一线城市商业地产现需求泡沫

2011-03-31 09:09    作者:王松才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三环边上,50年的产权,商业项目,商住两用,价格基本还算合理,最近打算出手了。”近日,在北京打拼10多年的某私营企业老板周先生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北京开始限购令后,他已经没有了购买住宅的资格,但受通胀预期影响,他想把手上的闲钱投资房地产,选来选去,他只能购买商业立项的楼盘。

  “房价短期可能会降,但长期来看,肯定是要上涨的,钱放手里都贬值了,还是要买房子保值。”已在北京投资数套房子的周先生告诉本报记者,以他看中的这个项目为例,虽然产权年限短了点,但50多平方米的小户型单价才2万多元,总价也就130多万元,很适合投资。

  据本报记者了解,现在像周先生这样的个人炒房客在北京等一线城市不计其数,这些炒房客已经把目光从以前的住宅瞄向了商业地产。

  除了购房者外,国内不少开发商也把目光瞄向了商业地产。2010年,万科、中粮、保利、中海、富力等国内多家一线住宅开发企业均公布了商业地产发展战略,而金地集团和招商地产(000024,股吧)业在近日宣布进军商业地产,很多企业称未来商业地产的开发比例将占到其整体开发投资的20%—30%甚至更高。

  “如今地方政府出让的土地中,纯粹住宅用地越来越少,未来将出现更多的城市综合体。如果只做住宅,万科将失去很多机会。”万科董事长王石曾表示了其转战商业地产的原因。

  金地集团也表示,将不再单纯从事住宅开发,商业地产的开发和运作将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战略规划。

  除了购房者和国内开发商开始转向商业地产外,从去年开始,外资也开始大规模进军商业地产。公开资料显示,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巨头黑石集团Blackstone向香港大型地产商鹰君集团提供资金支持,以合作开发鹰君2009年在大连所取得的土地,来建造豪华酒店和高档公寓。

  除了黑石集团外,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麦格理、瑞银、美林、华平投资、软银亚洲、凯雷投资、凯德置地等众多国际投资公司均以不同形式进入国内商业地产。

  DTZ戴德梁行日前发布的全球房地产投资报告指出,今年全球预计会有1040亿美元的资金投向亚太区的房地产,较2010年年中的资金量上升45%。其中,国内商业地产则为资金重点流向。

  “近期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市场已经隐隐出现了一种泡沫——需求泡沫。”高和投资向本报记者表示。

  据高和投资介绍,目前,有五股力量投资商业地产——保险资金、海外热钱、民间资本、各种形式的资金持有者,以及一些原来做住宅开发的,现在这些开发商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商业地产。其实,现在商业地产市场不仅温度高,而且每个人的预期温度也高。市场温度在上升,甚至出现一些泡沫,这种泡沫就是需求泡沫。市场上很多中小投资者原来是投资住宅的,现在由于没有投资出口,于是选择来投资商业物业。另外,还有一些原来不做商业地产投资的也开始投资商业地产。

  不过,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则表示,资金流向商业地产不见得是坏事,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缓解投资性住房需求过于旺盛的现象。

  高和投资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成功的商业地产运营需要搞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钱从哪里来。如果做住宅开发,有20%的自有资金,项目可以做起来,因为有银行,资金就没有问题。但是做商业地产就不同了,这需要投资者有至少50%的自有资金投入,才能够把它做起来。

  第二,有没有运营能力,或者说能不能找到运营团队。租金是由运营决定的,地段是价值一部分但不是核心,商业地产的价值核心还是运营。

  第三,做商业地产,需要建立好退出机制才能够赚钱。那么,退出退给谁,接盘者能否找到需要考虑。

||||||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