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楼盘猛攻上海
2011-03-26 00:07 作者:卢曦 来源:中国经营报
3月20日,被视为上海楼市风向标的“上海之春”房展会落幕。大房企缺席、展会规模缩水使得本次房展略显冷清,唯一的亮点则出现在海外置业分展区。
今年是上海房展会设置海外置业展区的第二年,共有13个国家的100多个楼盘参展。而这个数字在去年仅为4个国家11个楼盘。
相对较低的价格、优越的自然环境是海外房产的主要吸引力,而其升值空间和持有成本的不确定性却也是购房者踌躇的因素。
楼市新政引来海外楼盘
房展会的最后一天,《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观众寥寥,不少参展房企下午两点就开始陆续“收摊”。有参观者表示,这次就连展台装修布置的规格,也明显比以往逊色。
受到楼市新政的冲击,万科、保利等巨头齐齐缺席本次上海春季房展会,今年的房展会参展规模较去年骤降了八成。与本土房企的低调不同,来自国外的楼盘此番却是高调而来,有的代理商甚至打出“上海两居室,海外一幢楼”的标语吸引客户。
房展会主办方的梁婕经理告诉记者,此次海外参展商不仅楼盘数量大幅增加,参展的国家也由4个扩展到13个。除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均有代理商和房企参展,新加坡甚至成立了房展联盟抱团参展。
为期4天的展会上,这些海外楼盘吸引了超过1000名观众对楼盘信息和国外购房政策进行了咨询。
据了解,“新国八条”、限购令……中国房地产调控一系列政策接连出台,正是促使购房者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的主要动因。而房展会上,海外房产商提供的条件也的确很吸引人。
加拿大豪利房地产有限公司钟健明向记者表示,如果要在加拿大多伦多买房,并不需要任何身份资质。中国的买家可以委托代理商,付一定比例的首付并办理贷款。贷款比例一般可以达到75%。购房者甚至不用亲自前去查看物业,买房后出租、管理都可以由代理商完成。根据加拿大的法规,购房者每年须缴纳1%左右的税费,但有多种减免政策可供申请。
在宣传资料上,记者发现,有些公寓甚至只要求5%的首付比例。金融危机后,多伦多的房价已经大幅下滑,目前一幢联排别墅只需人民币260万元左右。
许多咨询者向记者表示,对海外楼盘感兴趣,主要是看中这些国家福利政策稳定,楼盘地理位置、周边生活环境优越,且目前价格低于上海、杭州等国内一线城市。
多重因素影响投资回报
然而,在业内人士表示,从投资角度看海外置业并不一定是桩合算的买卖。
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分析师薛建雄向记者表示,投资者在比较国内外楼盘价格时,需要算这样一笔账:在中国买房是一次性成本,持有房产成本很低;而国外楼盘虽然售价不高,但持有成本十分可观。许多国家每年的房产税费高达房价的1%~2%,如果持有时间超过十年,累积起来则是不小的数目。通常情况下,越发达的国家,房产的持有成本就越高。
祖籍浙江温州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孩子几年前曾在英国留学,2007年他在剑桥大学附近买下了一套房子。孩子学成归国后,陈先生委托当地代理商将房屋出租至今,他每年从这桩海外置产中获得的房租须扣除租金所得税。对于这笔投资,陈先生现在说起来却有些后悔。“国内资本市场近年走势颇好,当时如果这笔钱投在其他领域,恐怕收益更大。”
尽管海外楼盘开出的条件诱人,但是海外房产普遍按年征收租金所得税,有些国家对于不动产的市场收益还会征收资本收益税,这些都构成了不同于国内房产投资的持有成本。
而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外楼盘的升值空间非常小,年回报率通常不超过3%,而同期中国地产市场的回报率则高于10%。
薛建雄告诉记者,以加拿大为例,由于一直按照冰岛模式大力发展金融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之后,加拿大一些城市的房价迅速下跌,估计5~10年后才会重拾升势。在现阶段在加拿大置业升值空间可能有限。
“通常情况下,房产投资回报率与当地的GDP增长率密切相关。”他表示。
汇率波动则是影响海外置业收益率的另一不确定因素。由于人民币兑美元一直在升值,以美元计价的海外房产价值势必将会缩水。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欧元兑人民币贬值预期一直存在,这也增大了在欧洲置业的投资收益风险。
尽管有这些风险,薛建雄仍预计在未来几年,随着具备购买力的中产阶层移民意愿的高涨,选择海外置业的上海居民仍会只增不减。
柯秀才对本文亦有贡献
||||||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