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涨幅收窄 调控“重拳”不能松

2011-03-19 07:53    作者:庞东梅   来源:金融时报

  国家统计局3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无论从新建商品住房还是二手住宅市场的反映来看,房价涨幅收窄的势头已经出现,并且涨幅缩小成为大部分城市的共同趋势。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相比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下降有8个城市,个数增加了5个,持平的有6个城市。总体看来,2月份环比价格下降、涨幅缩小的城市个数明显增多,但房价总体仍上涨,主因或是1月成交延至2月网签。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出,房屋成交量下滑。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分析指出,今年1月,全国楼市成交活跃,所以较去年同期仍有增长,“国八条”出台后,2月即非常低迷,预计3月将比去年3月有所回落。预期二季度随着开发商推盘量的增加、促销范围的扩大,成交量将有所增长,三季度有可能会继续增长。

  “量价”的变化,意味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对日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组合拳”作出了反应,可以说,此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在“限购限贷”的宏观调控下,房地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世联地产(002285,股吧)日前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认为,今年2月以来,全国70个大中城市购房总量中,投资客占比首次跌破20%。这一数据意味着,投资客加速离场,预示着投资人对投资回报的担忧,过往经验显示,随之而来的是房价向下运行。

  在一些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优惠”、“促销”等“降价”的间接手段也出现在个别楼盘,价格松动已现“苗头”。虽然整体来看当前房价尚未进入下降的通道,但是可以看出房价涨幅已经趋缓。

  值得关注的是,出乎市场意料,在此轮房市调控下,房价最先下跌是二三线城市,并非一线城市,并且东中西部地区都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进一步关注和分析。

  看来,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经有些“坐不住”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显示出,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链日益紧张,“不差钱”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式”。

  杨红旭认为,如果说开发商去年并不差钱,降价的动力不强,那么,目前开发商整体上已经比较差钱,而且未来几个月资金面还会进一步趋紧,被迫进行促销的房企会越来越多。

  利用外资的增长,显示出在遭遇融资困境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只能“另辟蹊径”,寻找更多的融资渠道。然而,对于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来讲,并不是都能利用外资。在资金链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回收资金,降价似乎成为了合理的选择。

  杨红旭则预计,1月底出新政,2月成交剧减,但价格坚挺,买卖双方僵持。预计3月或4月现拐点,即跌多涨少。

  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庆平表示,今年以来国家颁布的一系列调控政策肯定会对交易量和房价带来影响,并预计房价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国房景气指数看,杨红旭认为,国房景气指标依然处于下行通道,2月份的止跌回升属于偶然现象。总体来看,全国房地产行业依然处于下行通道。

  在看到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基本上得到遏制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前两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速。杨红旭表示,自2009年6月份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态势,显著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对于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国家暂时不会担心调控楼市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受严厉调控政策的影响,接下来数月,开发商的投资热情将会继续逐步降温;另一方面,今年将新开工1000万套保障房,投资规模快速增加;两个因素对冲后,预计今年房地产开发增幅将保持在30%以上的较高水平。

  面对严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房地产开发企业拿地更趋“理性”。孔庆平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对房地产商来说,买地就像面包坊买面粉一样,而且公司已有买地计划。孔庆平还表示,为保持持续的发展,还是要保持一定的土地资源,当然也要灵活掌握,要以销售的情况为根据。

  当前房价虽然出现下行的苗头,但是总体来看,房价依然“涨多降少”,因此房市宏观调控之手不能放松。为了防止“地王”的出现,国土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2011年城市住房用地管理和调控,坚决杜绝土地出让中出现楼面地价超过同类地价历史最高价的情况。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日前明确表示,目前尚没有“限购令”停止的时间表。诸多信号显示出以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抑制投机性需求为目的的房市调控将会继续保持下去。

  《政府工作报告》在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放在首位的同时,也强调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其中,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的提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足以显示出我国政府稳定房价的决心。

  在政策层面上释放出将继续保持房地产宏观调控连续性的背景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果将会日益显现。

||||||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