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防开发商囤地

2011-03-12 11:17    作者:肖怀礼   来源: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北京3月11日电】(特派记者 肖怀礼)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黄鸿翔透露,2010年前十大房企的土地储备总计4.32亿平方米,可供开发8年之久。若以人均30平方米计,够1400万人居住,若以户均90平方米计,则够500万户居住。

  针对开发商普遍存在的囤地囤房行为,政协委员们纷纷从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多方面支招。

  房企拿地多卖得少

  黄鸿翔委员介绍,2010年新增土地排行榜的前十名房企拿地面积为1.63亿平方米,多数都超过往年,但他们只销售了5275万平方米,不足拿地数量的三分之一。

  他认为,房地产商通过囤地囤房,减少房屋上市量,人为造成市场供应紧张,以抬高房价,反过来却指责政府的土地供应量不足。

  黄鸿翔委员表示,对于房价必须调控,必须促使房价有节制的回落。为此,他建议,应该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包括各地在安排土地供应与部署建设计划时,应扩大保障性住房的份额,按照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比例安排各类房屋的建设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自建公租房,按照国家规定的合理价格向本单位职工提供可供租用的宿舍。

  停止土地储备政策治囤地

  全国政协委员张新建表示,1998~2008年十年间全国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目前仍有近40%囤积在开发商手中,他建议停止实施土地储备政策。

  张新建介绍,北京朝阳区的798艺术聚集区红火以后,由798园区向外延至北五环附近,陆续形成了十几个依托工厂闲置厂房、库房或者乡镇民居建立的艺术区。但是,在“土地储备政策出土后,各乡马上摘下文化产业园区的牌子。因为更大的经济利益在招手”。

  2007年11月19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土地储备管理办法》。不过,一些地方借国家土地储备政策之机,搭车把农村集体土地特别是农用地转化为储备土地,择机推向市场进行二次商业开发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张新建认为,国家建立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加强土地调控,规范土地市场运作。然而,一些地方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却趁机以土地储备为名,掀起了新一轮圈地、囤地、炒地运动。

||||||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