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严防“地王”再现
2011-03-11 20:08 作者:孙先锋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孙先锋 北京报道
要说到时下国人最纠结的是什么?住房问题应是当之无愧的。
据百度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两会”召开前后网民搜索量垂直增长,日均检索量超过6万次,明显高于2010年和2009年同期历史数据。而在众多网民关注的热点中,住房位列民生问题关注首位。
该组数据显示,2010年3月以来,网民最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是住房,搜索占比高达34.84%。在对住房这一话题细分解读时发现,房价走势是网民最为关注的信息,关注占比高达41.85%。此外,与住房相关的租房、保障性住房、依法拆迁等信息也受到网民关注。
早在今年年初,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致力于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民众基本住房需求,并提出了千亿元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这一系列调控措施令民众对调控房价充满期待。
3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司长冯俊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主题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市场调控”记者会上表示,《住房保障法》已经形成初稿。虽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但冯俊表示,会在一定的时候进行调查,征询公众的意见,听取专家的意见,目前进展比较顺利。他表示希望尽快提交国务院,国务院审议通过以后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这项工作绝不会耽误,也绝不会拖延。
无独有偶,次日,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2011年城市住房用地管理和调控,坚决杜绝土地出让中出现楼面地价超过同类地价历史最高价的情况。
据本报获悉,国土资源部要求,今年各地要“稳供应、保民生”,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所需用地为重点,及时编制公布城市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并认真实施,确保2011年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落地,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总量的70%,确保城市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不低于前2年年均实际供应总量。
事实上,国土资源部上述系列的要求,目的是要“控价格、防‘地王’”。坚持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进一步完善供地政策,充分发挥土地政策惠民生、稳预期、注重社会效应最大化的管控作用,严防出现高价地,坚决杜绝土地出让中出现楼面地价超过同类地价历史最高价的情况,增加公共租赁住房和中小套型限价商品住房供地,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国土资源部强调,各地要坚持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和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原则,根据中央调控政策要求,进一步完善供地政策,遏制非理性竞争推动地价上涨,促进房价地价合理调整。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供应商品住房用地前,要按照本地区向社会公布的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以及拟供地所在区域的房价地价水平,合理确定出让底价的控制区间。要“严监管、促开发”,加强住房建设用地全程监管,实时跟踪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加大清理查处违法违规违约行为力度,严厉打击囤地炒地,确保闲置土地及时依法依规处置到位,促进住房用地按期依规开发利用。
为切实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应,国土资源部还亮出了“尚方宝剑”——对今年落实国家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实行责任制。由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人负全责,各地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应计划连同责任人名单由国土资源部向全国公示,并加强督促落实。以此来督导各地尽快协调明确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等用地计划并落实到具体地块,优先安排收回的国有土地和储备土地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房价的政策,对房价暴涨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我认为还没有从房价暴涨的根源上解决问题。”美国《美华商报》社长周续赓表示。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陈抗认为,今年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中央拿钱,地方政府来做配套,但是这样的激励机制很难长期坚持下去。另外,地方财政就是土地财政,过于依赖土地出让金和土地相关收入。因此,如果根本原因不解决的话,中国住房问题就无法很好地解决。
而“总额2.7万亿元,同比增幅70.4%”——国土资源部负责人年初披露的我国土地出让金数据在“两会”分组讨论中被一些代表委员反复引用。
“‘土地财政’愈演愈烈的状况,既是对地方政府理念与能力的一种考验,也直接关系房价走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庆云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抑制房价的非理性上涨,最根本的还是要终结“土地财政”。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