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如何获得资金“保障”

2011-03-07 08:54    作者:胡亮   来源:  

  总投资1.3万亿元的计划,90%以上资金需要地方配套,代表、委员热议资金筹措问题

  本报记者 胡亮

  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这是温家宝总理5日上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的中央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

  这是一项总投资1.3万亿元的庞大计划,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其余90%强的资金需要地方配套。资金如何筹措,立时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

  在3月5日的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建集团董事长于炼介绍,保障房建设资金目前的来源有三个:一是中央资金(每年1000亿—1300亿元),二是土地出让收入净收益的10%(约1350亿元),三是保障房公积金净收益——虽然公积金有2万亿之多,但利息低,净收益很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原董事长贺平就批评道,“这1000多亿元和我们企业的投入差不多。"铁公基"不是4万亿就出去了吗?干点廉租房不是挺好的吗?建议政府加大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王大成曾表示,财政应拿出更多资金建保障房。“去年全国财政收入8.3万亿,最近几年财政收入每年增长上万亿,增幅和持续性是罕见的。况且8.3万亿还不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而且,“目前让地方政府拿出土地出让金的10%—15%支持保障房建设,落实情况也不理想”。

  来自银行界的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保障房建设对抑制房价是有用的”,他同时又表达了担忧,“保障房建设是政府的意图,势必出现新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

  “这需要银行业顾全大局,要审慎支持。因为周期长,偿还率低,弄不好利息都还不了。”阎庆民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首席执行官张懿宸支持这一观点:“地方政府在财政很紧张的情况下还要投入长期不能套现的租赁房,中央政府要考虑综合配套措施,让地方政府有一定融资手段。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问题已经很大,再靠银行支持很难。”他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共租赁住房证券化应适时推出。

  与银行界的谨慎态度不同,保险界则鲜明地提出参与保障房建设的观点。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平安(601318,股吧)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之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601628,股吧)总裁杨超表示,保监会在考虑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政府要出台一系列政策,吸引部分社会资金投到保障房建设上。“去年出台新规明确保险可投不动产、股权,现在应该认定保障房也属于不动产。”他说,中国人寿和重庆市在保障房建设方面达成初步意向,但未透露具体细节。

  于炼委员建议,保障房应实行产业化。“把保障性住房作为长期努力的产业,未来5年完成3600万套保障房,保障覆盖率仅是20%,未来都是长期的事业,要盖更多的保障房,需要更多的资金和土地,如何"保障"这一庞大保障房计划的实施?”

||||||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