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出重拳 政策效应如何看(图)
2011-03-04 07:37 作者: 来源:湖南日报
新华社记者 罗宇凡 王宇 邓华宁 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轮频度密集、力度空前的调控。“最严调控”究竟能否让房价回归理性?在打击投资投机是否会误伤百姓改善性需求?房产税收怎么用?央企退出房地产业能不能撼动高房价?调控举措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最严调控”多大程度上影响房价?焦点: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中,房产税试点和商品房限购政策被认为是力度最大的两记重拳。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调控政策能否最终让房价回到理性的轨道、合理的水平? 【观点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庆云委员:开征房产税,如果力度大,范围广,对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投机行为,改变需求结构和需求量,进而对房地产虚高价格进行调节肯定会产生作用。 相比房产税试点,限购政策对房价的作用会更明显,现在成交量已经开始回落,相信价格会松动。 【观点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委员:房产税可以为地方政府开拓新税源,这对于解决土地财政有作用。但开征房产税的主要用意其实并不在降低房价。几十年城市化下来,中心城区的房价一定是总体上扬的,房产税本身无法改变房价上涨趋势。房产税的意义在于,为我国建立起一个不动产税的框架,形成比较合理的、成型的地方税体系,为分税制改革配套。 记者点评:重庆、上海房产税试点一月有余,限购政策在全国30多个城市也已陆续出台,主要城市的成交量回落,但房价仍未发生转折性的变化。政策效果如何,有待时间检验。房价高企需要重拳出击这毋庸置疑,但挥出的重拳能否打在七寸则考验着调控的智慧。 打击投机会不会误伤正常需求?焦点:提高二套房信贷成本的同时减少首套房贷的利率优惠;限购与否以拥有住房的数量和户籍为标准……旨在打击投机的各项举措是否对改善型商品房需求产生了严重的误伤? 【观点一】王超斌委员:限制二套房贷打击投资、投机可以理解,但首套房的优惠取消却加大了普通人的购房成本。 而“限购令”,则更是在大城市筑起了一道篱笆墙,把许多有正常购房需求的外来人员挡在了外边。 【观点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委员:房地产限购的本质是局部性的资本管制的机制设计。“限购”是常规调控手段失效的情况下所能采取的最后一剂药,在目前地产价格持续攀高的形势下,“限购”就像给高烧病人的一剂退烧针,有其副作用,但无疑是必需的。 记者点评:任何一项改革都有成本。调控楼市,如何把付出的成本降到最低,把调控的效果放到最大,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完善。 房产税能否真正用于保障房建设?焦点:房产税一旦全面铺开,意味着地方政府有了稳定的税源,这部分新增的地方财政应该用在哪里? 【观点一】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郭松海委员:开征房产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土地财政的问题,成为地方政府重要而稳定的税源,这对于地方的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观点二】河南弘昌集团董事长陈世强委员:增加财政收入容易,增加财政支出往往是件难事。房产税征收可以减轻只靠土地搞财政的压力,但却没法从根本上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因此,要征收房产税,就必须明确房产税这部分财政收入的支出用途。 记者点评:征不征税解决的只是有没有钱的问题,但有钱之后用在哪,作为征税主体的地方政府同样需要给出一个清晰的路线图。 央企该不该彻底退出楼市?焦点:过去两年,央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地王”神话,地价高涨推动了房价上涨的预期。为规范央企在房地产业的发展,去年国务院明令78家非房地产主业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如何看待央企、国企退市? 【观点一】清华大学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蔡继明委员:央企参与房地产业对民营企业而言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会助长垄断的产生,进而导致价格的失控。现在虽然很多央企按要求退出了房地产市场,但仔细观察行业内留下来的央企会发现,真正左右房地产市场的大企业都还在。带有垄断性质的大央企应该更多参与公共事业的建设,而不是进入竞争性和高利润的行业。 【观点二】绿色中原集团董事长宋丰强委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房地产行业完全排除国企、央企不现实,也不可能。另外,从房地产调控的角度来看,央企对中央政策的执行力度应该更大。最近几年,带头降价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几乎都是央企背景的企业,担负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企业也多为央企背景的企业,所以央企涉足房地产不能简单否定。 记者点评:央企、国企是否应该退出房地产,背后其实是对市场竞争机制公平性的担忧。退出呼声的实质,一是对“融资”等不平等市场机制的提醒,二是对规范房地产投资行为的要求。 (据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
焦点:房产税一旦全面铺开,意味着地方政府有了稳定的税源,这部分新增的地方财政应该用在哪里?
【观点一】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郭松海委员:开征房产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土地财政的问题,成为地方政府重要而稳定的税源,这对于地方的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观点二】河南弘昌集团董事长陈世强委员:增加财政收入容易,增加财政支出往往是件难事。房产税征收可以减轻只靠土地搞财政的压力,但却没法从根本上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因此,要征收房产税,就必须明确房产税这部分财政收入的支出用途。
记者点评:征不征税解决的只是有没有钱的问题,但有钱之后用在哪,作为征税主体的地方政府同样需要给出一个清晰的路线图。
央企该不该彻底退出楼市?焦点:过去两年,央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地王”神话,地价高涨推动了房价上涨的预期。为规范央企在房地产业的发展,去年国务院明令78家非房地产主业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如何看待央企、国企退市?
【观点一】清华大学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蔡继明委员:央企参与房地产业对民营企业而言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会助长垄断的产生,进而导致价格的失控。现在虽然很多央企按要求退出了房地产市场,但仔细观察行业内留下来的央企会发现,真正左右房地产市场的大企业都还在。带有垄断性质的大央企应该更多参与公共事业的建设,而不是进入竞争性和高利润的行业。
【观点二】绿色中原集团董事长宋丰强委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房地产行业完全排除国企、央企不现实,也不可能。另外,从房地产调控的角度来看,央企对中央政策的执行力度应该更大。最近几年,带头降价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几乎都是央企背景的企业,担负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企业也多为央企背景的企业,所以央企涉足房地产不能简单否定。
记者点评:央企、国企是否应该退出房地产,背后其实是对市场竞争机制公平性的担忧。退出呼声的实质,一是对“融资”等不平等市场机制的提醒,二是对规范房地产投资行为的要求。
(据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