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通胀抑房价 央行加息调结构
2011-02-10 08:51 作者:李倩 来源:金融时报
此时加息也有助于平抑年初较快的信贷增势,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引导信贷资金用在实体经济最关键的领域,并保障全年信贷规模处于较为合理均衡的水平。
能否抑制CPI快速上行的趋势,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将形成举足轻重的影响。春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强调,今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是稳定物价。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物价上行的压力都会比较大,此时加息也是为了给全年物价调控打下坚实基础,让货币政策对抑制未来物价上涨更好地发挥作用。”兴业银行(601166,股吧)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央行再次加息考虑的是经济增长依然强劲、1月份CPI可能再创新高、信贷增长可能依然较快、房地产环比可能继续上涨、投资需求依然强劲等多重因素。
加息累加效应将逐渐显现
此次央行上调了一年期存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保持商业银行的一年期息差不变。但是,长期存款利率的上调幅度再次大于同期贷款利率,与前两次不同,此次活期存款利率也略有提高,上调0.04个百分点。此次加息后,3年期存款利率达4.5%,5年期存款利率达5%,分别较此前提升0.35个和0.45个百分点,存款利率的提升,有利于保护储户利益,一定程度上也可减轻社会通胀预期,充分表明政府解决“负利率”问题的态度,给投资人和储户一个较为稳定的预期。
专家认为,这对房价无疑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对购房影响较大的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已上调至6.60%,虽只上调了0.2个百分点,但贷款利率的上升客观上会加大借贷买房的利息成本,也会增加开发商的资金使用成本,是对“国八条”的有力支持。近几个月来三次加息的累积效应将会逐渐显现。
加息也有助于为数量型工具的未来使用打开空间,增强管理当前流动性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个中性的政策,但其客观上的收紧将会使市场产生明显的紧缩感受,而这也是“稳健”与“适度宽松”的根本区别。
政策预期可能“三率齐动”
“如果说宏观调控是连续的过程,目前看加息可能成为常态的调控措施。”鲁政委认为,加息成为一种常态的预期以后,将有效引导市场,管理通胀预期。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说的也许更直白:加息不是第二只“靴子”落地,加息的过程还会继续进行下去。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央行将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货币工具使用方面,将继续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1月14日,央行已再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最新的高盛中国政策观察研究报告认为,央行最近一次加息从紧缩力度上来说仍明显不足,而更多是发挥紧缩的信号作用。预计政府将采取多种政策手段来控制通胀,包括进一步加息以及可能略微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等,并且仍将主要依赖于量化措施。由此,市场一批专家认为,不仅未来加息还会持续,而且政策预期将是“三率齐动”。
当然,今年央行在政策的选择上也面临诸多两难局面,在中国进入加息周期之后,“热钱”的流入对于资产价格和输入性通胀都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刚过,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复苏的基础依旧不牢固,如果过度收缩信贷,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将是农业和中小企业。
客观上说,加息会对“热钱”产生一定吸引效应,特别是发达经济体仍坚守低利率货币政策,但影响国际套利资金流入的因素更多是汇差和资产价格水平,利差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加之我国对跨境资金管理日益加强,因此加息之举不会直接引发“热钱”的加速流入。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像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中央银行为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胀压力,也已纷纷上调了银行利率。
而为了支持“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金融主管部门在年初工作会议上已纷纷表示,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同时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抑制原本具有多种融资渠道的大中型企业对廉价信贷资源的过度占用,使得宝贵的信贷额度能够用来更多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