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通胀总体温和 楼市需求还会强劲
2011-01-29 10:01 作者:艾经纬 来源:第一财经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下一站:机遇与选择”学术研讨会上,中金公司新任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发表了关于房地产市场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中国目前的储蓄结构使得房地产出现泡沫一点都不奇怪,房地产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中国经济增长的长远前景会受到影响,但并不会发生停止式的金融危机。
彭文生当日还就通货膨胀、货币发行等问题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的专访。在他看来,本轮通货膨胀主要是需求因素导致的,而非货币的快速扩张。
今年通胀率平均4.5%左右《财商》: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CPI不断走高,你对今年通货膨胀走势怎么看?
彭文生:短期内通胀压力比较大。虽然2010年12月CPI同比和环比增长率比11月份都有所放缓,但最近几周农产品价格反弹,预计1月份通胀会上升到5.5%左右。近期货币政策调控频繁,有利于控制通胀预期和防止总需求过热。今年通胀会比去年高,但前高后低,总体相对较温和,平均4.5%左右。中国发生持续高通胀的可能性不大。
《财商》:对于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发展,一般从需求拉动、成本推动、货币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你觉得在本轮通胀中哪种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
彭文生:我们认为本轮通胀反映了多重因素,但主要是需求因素导致的。供给方面,天气对农产品可能有短期的冲击。劳动力的供给变化对工资有影响,但应该是缓慢的渐进过程,不是解释通胀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所以,我认为通胀的周期性波动主要是反映经济的需求变动,而这又和过去两年尤其2009年的货币信贷扩张有关。
《财商》:为何我国前些年M2(广义货币)增速也很高,但并没有形成通货膨胀?
彭文生:这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方面,经济增长释放了很多货币需求。有很多人把M1解释成货币供给增长多少,以此作为货币投放的证据,这是值得商榷的。M1是狭义货币,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反映的是经济活动的强弱,应该看作需求的指标,而非供给的指标。
过去几年M2大幅增加,我的理解是,有流动速度放慢的缘故,更多的应该是储蓄过高,对资产的投资需求大。所以货币信贷扩张更多地体现在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而对消费品价格的影响温和些。
《财商》:你并不认为是超额的货币发行导致了本轮通货膨胀?
彭文生:我们讲货币对通胀的影响,主要角度在于货币投放超过了货币需求,但是货币需求的定义不是很简单。分析货币需求要注意两点,一是经济增长带来的货币需求,二是和利率有关系,利率高导致货币需求降低,相反,利率低将导致货币需求上升。
我的基本观点是,货币需求本身是不稳定的,所以估算货币超发多少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前所述,我们需要分析多个指标,当然包括货币信贷,尤其是总需求的变化来判断通胀的压力。
《财商》:M2/GDP是不是一个合适的量化指标?我国目前的M2/GDP比率是1.2倍,而美国是0.6倍,这是不是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彭文生:一般来讲,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基本随经济活动的增加而增长。所以,M2相对于GDP的比率应该比较稳定,而M2/GDP比率上升就可能引起人们对通胀的担忧。但有些因素可能导致M2/GDP的比率上升比较快,而不会对通胀有太大压力。
比如,货币深化,也就是过去有些交易不是通过货币进行,现在因为城镇化、商业化而用货币交易。再比如,M2除了现金和活期存款外,还包括定期存款,一部分定期存款可能反映储蓄的增加而不是交易需求。过去10年,我国储蓄率(指储蓄占GDP比率)从35%左右上升到近50%,我认为一部分体现在M2的快速增长上。
当然,M2增长快过交易需求和储蓄需求,就可能对CPI和资产价格产生上涨压力。
《财商》:前两年,很多经济学家在讨论合适的货币发行量是多少,他们提出M2的增速应该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GDP增长率。
彭文生:一般来讲,这是成立的,但是不是一定这样,这就回到怎么看M2的问题上。交易、消费、投资等等都通过货币来进行,如果从交易需要这个角度来讲,这些年的M2是多的。M2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这其中还要考虑储蓄增长。
《财商》:还有观点认为本轮通胀是我国出现“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导致的,对此你怎么看?
彭文生:“刘易斯拐点”讲城镇化吸收了农村的过剩劳动力,廉价劳动力不再存在。相对来讲,这是个长期的、渐进的因素。这个变化过去几年已经开始了,但我们不能高估一个长期性的结构因素对短期经济周期和通胀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个长期结构性因素不能解释CPI在过去几个月的大幅攀升。
平均房价未来2~3年会有一定调整《财商》: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达到顶峰状态,出口也处于超负荷状态,那么未来10年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引擎能量究竟如何?
彭文生: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是由供给能力来决定。也就是说,我们要看未来5~10年的经济潜在增长率,主要还是要看劳动力的供给、资本形成、全要素生产率等,其中,资本形成要看储蓄率的变化。我们最近对这三个因素作了些分析,预测潜在增长率在9%左右。
《财商》:你认为房地产市场当前存在泡沫吗?
彭文生:我国目前的储蓄结构现状使得房地产出现泡沫一点都不奇怪。但泡沫有多大,超过合理水平有多少,很难说,但我认为不会小。房地产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中国经济增长的长远前景会受到影响。
《财商》:现在很多人即便认为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但也同时认为政府不会让泡沫破灭。
彭文生:我认为,是泡沫最终都是要破灭的,政策也托不住。但确实,判断泡沫什么时候破是很难的。
我认为当前过多强调了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短期或周期性影响的重要性,事实上任何一个行业的重要性都不可能大到拖垮整个经济。日本当年房地产泡沫最严重的时候也没有造成很大的金融危机,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的国内储蓄率很高,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程度很低;我国和日本在高储蓄率方面情况类似,而且政府持有几乎所有银行的主要股权,所以发生突然停止式的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比较低。
《财商》:那么从房地产的周期角度来看,趋势会如何?
彭文生:从储蓄率、人口角度来看,需求强劲还会有几年,但房价已处在高位,同时也要看具体的政策。如果在供给方面,尤其是保障房建设取得较大增长,同时,对投资性需求进一步限制,我相信平均房价在未来2~3年会有一定的调整。
《财商》:我国现在的外汇储备约为2.8万亿美元,你怎么看如此多的外汇储备去买美国国债的风险?
彭文生:我认为,去买美国国债还是比较安全的,因为美国国债流动性还是比较好的。分散化投资是一个趋势,但估计美国国债将继续是我国外汇储备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最应该讨论的问题是,我们的贸易顺差为何很大,如果贸易顺差大,外汇储备很多,自然是要去投资的,而在现在的国际金融市场,美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应该是最高的。
彭文生简介现任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此前为巴克莱资本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曾任职于香港金融管理局10年,先后任经济研究处和中国内地事务处主管,负责经济、金融研究以及和内地金融合作事宜。1993年~1998年间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亚太部经济学家,负责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研究和政策咨询事务。他拥有英国伯明翰大学经济学博士和货币金融硕士学位。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