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汀:“十二五”的挑战和机遇
2010-11-30 01:15 作者:严虎 来源:
但如果保障性住房的准入门槛、运营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不能相应完善,保障房的建成不能如期覆盖到相应住房需求群体的话,那么,仅以上海为例,“十二五”期间商品住宅仅占总量的三成,在供应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商品房将更加奇货可居。
但众多发展商绝不可认为就此高枕无忧了,相反,这样的规划方案和政府指导精神对发展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仅占供应总量不到15%的商品住宅市场中,土地的争夺将更为激烈,可以预见的是,只有大品牌大资金量的一线房地产开发企业才有可能有资格在土地市场的竞争上占有一席之地,但这也仅是拿到了入场门票而已。
其次,进入了商品住宅供应的市场,亦非能坐享其成。在目前市场上,能取得较好销售业绩的项目,无一不是在产品、理念、推广、营销、品牌、服务等各方面做到面面俱到的项目,所有环节缺一不可。这就要求发展商在房地产开发的各领域都成为具备创新型和专业型的集成商,在这方面,市场上的大哥级公司例如万科、绿城等,也只是刚刚起步,要能把握市场脉搏,真正完成提供满足人民群众在居住、生活、精神等各方面需求的家园的住宅商品,其要求何其高也。
再次,如果退而求其次地进入保障房建设体系,除了对品牌、资金、管理等方面有极高的要求外,本质上讲,为政府做保障房,同富士康做代加工没有重大的区别,而精细管理如富士康般尚且有跳楼风波,而一般发展商又如何能保证不出现“楼倒倒”和“楼脆脆”呢?
挑战即意味着机遇,仅以保障房产品为例,总量达到630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规模,如果仍旧按以往市场惯例仅在面积段上作控制和规范,那对政府而言也颇有失职之嫌,保障房不是贫民窟,怎样在规定面积里做出适合人民群众居住且住着不失尊严的保障房,这是众多发展商可以为政府分担去策划去商定去制订行业标准的,毕竟政府还有太多的制度性的工作要去解决。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