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标间”是高房价时代的符号

2010-09-03 00:08    作者:严虎   来源:  

地下“标间”不仅是一个普通老人眼中的房子,还是公众眼中高房价时代的一个符号。通过这个符号,人们会看到住房之难;通过这个符号,人们也会看到控制高房价之必要。在这个新闻中,社会不仅要看到老人的生活智慧和豁达的心态,还要看到新闻所引发舆论背后的公众情绪和意见。
在郑州市秦岭路北段一院落,每天闲暇时,64岁的陈新年都会带上矿灯、戴上头盔,身穿迷彩服,拎着抓钩、盆,走进挖掘出的巷道里,向前掘进。为了给妻女挖地下居室,老人说,他已经挖了整整4年,目前已挖掘出50平方米空间,初步实现了住人构想。在地下“标间”,他和老伴跳舞、唱歌,其乐融融,女儿们也竞相下来居住。“我的设计能抵抗8级地震。”老人乐呵呵地说,因为那里冬暖夏凉,家人居住丝毫没有顾虑。(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8版)

  地下“标间”的故事让人读出了浓浓的情意。一个财力有限,能力有限的64岁的老人,为了让自己的妻女住上更为舒适的房子,过上更为舒服的生活,在坚硬的现实面前,别出心裁地向地下要空间,进而以一己之力创造了属于自己与家人的幸福生活,这份亲情令人感动。

  当然,如果我们把幸福生活看成是必要物质成本上的结果,也应该看到,这个故事中的幸福有一些“苦中作乐”的味道。如果老人可以向“上”获得生活的空间,他何必向地下要房子DD即使地下的房子再舒适,它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房子;尽管这样的房子具有了房子的格局和功能,但是地下的特性决定了这样的房子是缺少尊严的。所以,与无房相比,老人可以从地下“标间”中获得相对的幸福;但是如果我们变换比较的坐标系,把地下“标间”同真正的商品房相比较,则这样“标间”将魅力全无。

  正是这种掺杂着辛酸的幸福,让公众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因为,在高房价面前,住房压力是普遍的,无论有多少专家指责是未婚女青年导致了高房价,是购房年轻化导致了高房价,房子依然是国人普遍需要的东西。无论他们是否有足够的积蓄去实现购房的梦想,他们的内心都有一个住房梦。他们也像64岁的老人一样,期待着自己和亲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宽敞的空间里,享受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可是,这个梦想在房价不断飞涨面前,还只是一个不知何时能够实现的梦想。

  由于公众产生了共鸣,一个根本无法复制的,戏剧性很强的地下“标间”的故事,成为公众舆论关注的对象。一方面,他们通过这个载体抒发内心的情感:他们被这个故事所打动,他们感动于故事中传递出的温暖和情意;另一方面,他们通过这个载体表达自己的意见:看看地下“标间”的故事吧,这个故事说明了现在的房价早已超过了普通人的购买水平,这样的购房之痛已经把那些无奈的人逼到了向地下要空间的程度。当一个新闻可以成为舆论焦点时,这个新闻背后的问题一定是普遍和需要解决的。

  地下“标间”不仅是一个普通老人眼中的房子,地下“标间”还是公众眼中高房价时代的一个符号。通过这个符号,人们会看到住房之难;通过这个符号,人们也会看到控制高房价之必要。在这个新闻中,社会不仅要看到老人的生活智慧和豁达的心态,还要看到新闻所引发舆论背后的公众情绪和意见。这种情绪和意见才是地下“标间”获得新闻价值的直接来源。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