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新区的价值发现与重估
2010-06-21 06:03 作者:赵尔印 来源:
按照按照市委市政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战略部署,滨河新区被定位为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三大新区之一。作为济南市“一城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拓展城市空间、加快北部新城区的重点区域之一,滨河新区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功能上与中心城区的联系都颇为紧密,将成为承担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疏散、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地区,成为实现济南“中疏”的首选地和“北跨”战略的桥头堡。
市小清河投融资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就滨河新区的价值发现与重估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城市化
在谈到城市化进程中对滨河新区的内在要求时,该人士认为,从空间发展方面看,济南现状城市建设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多种城市功能集中于旧区中心,城市功能严重冲突,发展空间明显不足,与此同时,外围区域则扩张无序,城市化进程缓慢。滨河新区位于泉城特色风貌带的北端,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功能上与中心城区的联系都颇为紧密,作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要求该地区能承接城市中心人口、产业的向外疏散,成为济南北跨的桥头堡,实现“东、西、北”三城区的均衡发展。
其次,从城市发展环境方面看。小清河地区处于城郊结合部,市政设施配套水平低,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学校、医疗、商业、健身等公共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集体土地比例大,村居整合改造任务重;违法建设问题非常突出,城市化发展一直滞后于东、西两翼。这就要求滨河新区必须加强规划策划,提升整体开发建设水平,带动泉城环境的提升和中心功能的疏解,实现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环境的功能。
第三,从经济发展方面看。围绕“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济南市域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两翼展开、跨河发展的总体战略,形成主城区产业聚集区和东部济清、西部济郑、和黄河北济盐三条产业聚集带。积极推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协同发展,引导传统产业向中心城周围县(市)转移,改变中心城功能过于聚集的状况,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要求滨河新区作为黄河北产业聚集带在中心城的起始端和腹地,加强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创造良好的条件,快速发展滨河新区,以使其成为承担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地区。
由此,我市确定,通过高起点规划设计,打造滨河新区开发建设的亮点,提升整个区域环境品质,使该地区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产业规划,整合提升滨河新区现有产业,挖掘新兴产业潜力,明确滨河新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产业定位和发展项目,带动该地区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城市现代化发展要求,对村居整合改造规划,应打破现有村居界限,实施统一整合、改造、安置、配套,建设新标准、新理念、新环境的现代化生活社区;推动重点片区的开发规划,加快了对泺口、北湖、华山等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有利于形成功能布局合理、优势产业突出、城市特色鲜明、综合效益显著的城市新空间。
■关键词:优势与不利
小清河流域具备哪些发展优势与存在哪些不利条件?
据介绍,从资源优势上看,自然资源尤其是山水旅游资源比较优越。滨河新区三分之一的区域紧靠黄河南岸,位于黄河冲积平原,有大量的黄河湿地资源。境内有玉符河、工商河、东、西泺河等十余条河流汇聚小清河,同时随着小清河的综合治理,小清河水量、水质将大大改善,为地区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本区内还有华山、卧牛山、金牛山、药山的等九座山体资源。可谓河湖纵横成网,山水地貌俱全,三面湿地环绕,丰富的水、土、山等自然资源为今后该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小清河从南宋(1130-1137年)刘豫率众开挖到1997年停航,已有近九百年的历史。历史上的小清河担负着灌溉、盐运、工业、航运和开埠五大重任,不仅是济南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更是见证了济南开埠以来的辉煌。曾经辉煌的历史蕴含了小清河沿岸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历史,为滨河新区带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从空间优势上看,小清河滨河新区总面积达120多平方公里,且大多为集体土地,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现状建设用地结构上看,滨河新区以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大型商贸市场较多,土地置换成本较高的居住和商业金融用地较少。同时,区域内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较差,使得区域内蓄积了大量存量和未开发的土地。这些都给滨河新区带来绝对的空间优势,有利于本地区的快速发展。
从交通优势上看,小清河滨河新区内各种路网结构已经比较齐备,尤其是快速干道发展较为完善。现有二环西路、历山路、济泺路、二环东路等纵贯南北,二环北路、清河北路、北园大街横贯东西,绕城高速公路环绕全区,形成“三横六纵一环绕”的城市主干路骨架。高等级道路和城市快速公交(BRT)的贯穿,使该区域成为济南的客运走廊,特别是北园大街BRT快速公交系统的运行,与高速客运站、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相衔接,成为济南南北部最重要的交通干线。同时又有顺河高架、京沪高速、济青高速等城市对外交通干线以及八个立体交叉口,进一步强化了滨河新区的内外交通联系,不仅有利于发展大型物流、仓储等行业,更有利于与中心城区的联系,便于接受其辐射和带动,为该区带来了广阔的空间。
该人士也谈到,小清河流域发展也受到一些不利条件的制约,比如现有经济基础较弱,工业的发展较为零散,商贸市场的布局也较为凌乱,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核心,一直是济南市发展的洼地等。此外,景观环境较差,区域内过境交通较多,交通干线尤其是大型立体交通干线对城区空间的分割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了区域的城市空间景观。同时区域内广场绿地较少,文体、医疗、科研、教育等基础设施配备较差,生态景观较差,现代化城市的雏形尚不具备。滨河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重视和解决这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开发时序
据了解,滨河新区片区总体开发时序按照“规划研究-地块开发-产业发展”三阶段控制。
根据前期摸底调查情况,结合我市房地产开发市场实际,计划总体上分三期实施土地开发,初步计划于2010~2025年15年内完成。近两年的主要工作思路是:
―――2010年至2012年,逐步完成总体规划研究、各专项规划研究、重要轴线和片区规划研究,完善滨河新区规划控制体系。
―――按照“先中间后两翼、先沿河后沿路以及重点片区适时开发”的原则逐步展开土地开发与城市建设工作。
―――在完成各项规划研究的基础上,适时启动像泺口、北湖、华山等只有产业项目和大型公共商业设施项目,积极进行招商建设,加快开发力度,推动全局的发展。
小清河开发建设投融资管理中心作为滨河新区120平方公里土地熟化工作的实施者,全面负责范围内土地熟化的组织实施、资金筹措、经营开发等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会同市国土、规划、建委等及各区政府共同组织实施片区的规划研究、策划方案编制及土地的整理熟化、拆迁安置房的建设与监督,并负责开发熟化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和偿还。
经前初步期研究分析,滨河新区总占地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将分为26个综合性开发片区,在此阶段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范围内,可开发土地面积约27平方公里,其中2.3万亩土地已正在整理。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