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未来屋(图)
2010-05-12 17:08 作者:赵尔印 来源:

未来的城市生活和房屋会是什么样子?请走进2010年上海世博会,探个究竟。
藏身于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沪上生态家、宁波滕头馆、麦加帐篷城……未来建筑若隐若现,需要用心的观众张开想象的翅膀,拼接组装各种未来建筑元素,自己搭建起一座座实实在在的"未来屋"。
有一点是共同的:未来的城市,不仅让人类生活更美好,也要让自然环境更美好。
■屋顶戴“帽”
从高处俯瞰位于世博园浦西E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众多屋顶,有薄膜太阳能电池,有葱翠植被,有旋转的风车,有洁白的帐篷布……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的材质结构,今后很可能登上千万广厦的房顶。
在城市最佳实践区中心地带,静静矗立着一幢四层高的小楼,外墙灰砖绿树交替,其貌不扬。这就是唯一代表上海参展的实物展示案例――“沪上生态家”。未来的秘密,就放在高高的低碳屋顶上。
巨大的太阳能光热设备,每小时提供3000瓦电,不仅能为整幢楼发电,还能与市区电网连通,一旦有富余能源,可上传电网;“追光百叶”,随太阳角度变化而改变角度,既能屋顶遮阳,又提高了室内采光度;一个涡轮式的风力发电装置,缩在房上一角,微风习习,也能发电。
伦敦案例馆零碳馆的屋顶,则戴上了22个五颜六色的三角形“风帽”。“风帽”随风灵活转动,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的空气源源不断输入每个房间,并将室内空气排出。较普通通风系统,它的能耗降低了4/5。在通风过程中,“风帽”还可利用太阳能和“江水源”系统除湿、降温。
■隔墙有“能”
未来建筑的外墙不再是钢筋混凝土的天下,也不再是冷冰冰,硬邦邦的。
从远处看,来自法国的阿尔萨斯案例馆,迎面一堵蔓草外墙,向游客绽开“绿色微笑”。不过,这栋建筑最神奇的不是“绿墙”,而是深含绿意的“水幕太阳能墙”。这面“未来墙”从外到内包括三层:外层为太阳能电板,中层为密闭舱,后层是水幕。
冬天,阳光穿透太阳能电板,照进房间,阳光辐射加上光电板产生的热量,预热密闭舱内空气,给整个场馆披上一床生态“暖被”;夏天,密闭舱打开,散尽空气,外层太阳能电板阻挡烈日的同时,加紧发电,驱动后层水幕加速流动,带走热量。同时,水幕太阳能系统还是一棵异形“向日葵“,跟着太阳转,充分吸收日光。
万科馆一身“土”色,七个“草垛”拔地而起,肩并肩矗立着,“草垛”的外墙是全天然麦秸秆压制的秸秆板。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活于秸秆中,由此制成的秸秆板能固化二氧化碳,优化环境;法国的罗阿案例馆,西侧墙面上有一套“植物墙系统”:植物与墙体之间有一定距离,中间设有空气净化过滤装置,整幢大楼依靠它来除湿和净化空气,暴雨时还能延缓雨水排放,酷暑中避免阳光直射。
与此同时,宁波滕头馆正在尝试一种创举――墙面上种水稻。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往往是多盖一片房,少种一块地。如果能在建筑外立面上耕田种地,则可以大大增加耕地面积,缓解房屋挤占耕地的矛盾。
■“百岁”砖瓦
走进“ 沪上生态家” ,一砖一瓦看似并 不特别,经专家讲解,才知其内暗藏玄机。墙砖、楼梯踏面,以及雨水回收景观池砌砖,是上海旧城改造时废弃的15万块老石库门砖回收再利用;建筑内部用砖则是以工厂废料“蒸压粉煤灰”为原料生产的再生砖;石膏板也是用工业废料制作的脱硫石膏板。
灰白黑三色交织,呈现江南水乡民宅特有古朴的宁波滕头馆,同样“师法自然”。整个馆体,东西南三面墙体由60余万块旧瓦片和古砖构筑而成,这些砖瓦的年龄全部大过百岁,均是从奉化、鄞州等宁波乡村收集而来,由宁波工匠手工砌筑。
环保建筑材料是世博园区许多场馆的“当家花旦”。
宛若冰壶的芬兰馆,里里外外的建筑材料是一种首次向世界展示的新型塑料胶合板。这种材料利用无法被继续使用的纸和塑料做原料,表面坚硬耐磨,内部水分含量低,而且不褪色;瑞士馆更是大胆启用大豆纤维替代水泥砖瓦,既能发电,又便于展出结束后天然降解。
■吐故纳新
城市最佳实践区北端,有一座名叫“汉堡之家”的奇特建筑,能耗只有普通房子的十分之一,室内没有空调和暖气设备,却能够一年四季保持恒温――25℃。各种独具匠心的节能内设和周密严谨的设计方案,使它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被动房”。
所谓“被动屋”,其实是一整套技术标准,即用极少的能源维持整个建筑的恒温,以及建筑内部的电梯、计算机等必要设备的正常运转。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每个“被动屋”因地制宜,各有不同。
坐落于上海世博园内的“汉堡之家”,利用一套精密的“被动屋”建筑软件,输入上海气候变化数据,确定了反常规的朝向设计――“坐南朝北”,以躲避上海盛夏漫长的高温天。同时,内部多处挑高设计,阻挡了一部分太阳光,在建筑的表面留下阴影,减少热量吸收的作用。
为了保证室内恒温,“汉堡之家”建筑外墙是密封的,依赖一套智能通风系统,自如呼吸。这套通风系统吸入室外新鲜空气的同时,将冷气拒之门外,并“呼出”屋内污浊气体;同时,强大的“回收”功能,还会跟踪屋内能量,抓住人体和室内电器等产生的余热不放,充分利用这部分能量。根据德方提供的数据,这套系统对热量的回收率至少达90%,对冷量的回收率最低有80%。
“沪上生态家”里则配有一个功率为1千瓦的燃料电池家庭能源中心,水电联供,“物尽其用”;卫生间里的“中水回收系统”,回收雨水、污水,冲洗厕所,节水环保;藏在墙壁角落的小圆洞,是一套天然的“中央吸尘系统”,打开盖子,接上吸管,就可以将垃圾、灰尘经过负压,吸到小区的终端回收站。
■三把“钥匙”
法国阿尔萨斯案例馆的水幕太阳墙、德国状如抽屉盒子的“汉堡之家”,沙特麦加的“帐篷城”,马德里神奇的“竹子屋”……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北部模拟街区,是整个世博园中独具特色的展示区域。这里模拟着未来城市生活、工作、休闲、交通等功能的综合街区,每栋小楼、每条街道、每个细节都是展品,灯光、自行车道、遮阳系统、花园都代表着一种未来可能的生活形态。
同时,在环境设计方面“未来街区”还带来了一系列创新实践。比如,利用发电厂的江水冷却系统,建立区域性的江水源空调体系,可以显著地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广泛地采用LED照明技术,不仅大幅减少能耗,而且能够实现智能化的照明控制和梦幻般的灯光表演。
这里传来的街区“未来之声”遥远又清晰:多样化的文化空间和建筑形态“和而不同”地聚集在一起,建筑组群形成紧凑的形态格局,界定街区的开放空间和有效围合组群的院落空间有机结合,非机动化交通方式,公共空间主导、有效利用既有的建筑和设施……同时,街道和景观设施不仅为游客提供便利、舒适和愉悦的活动环境,也是可持续城市生活的创意设计“秀台”。
低碳、生态、环保,是开启未来城市生活的三把“钥匙”。 据《新民晚报》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