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央企缘何频造“地王”?(图)

2010-03-17 16:51    作者:赵尔印   来源:  

由此可见,央企、国企的拿地冲动并非简单的非理性投机。其中既包括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推动,也包括仍然严峻的市场供需矛盾,国企、央企的“大手笔”不过是成就高地价的“最后一根稻草”。

    全国两会结束后的第一天就遭遇北京一天出现三个“地王”的现实。

    15日,北京单天成交6块土地,其中3块被公认为新的“地王”,不仅成交总价创2009年以来新纪录,楼面均价也直逼每平方米3万元。

    15日上午,经过84轮现场竞价,远洋地产旗下的北京远豪置业有限公司以 40.8亿元的总价拍得朝阳区崔各庄乡大望京村环境整治土地储备项目 1 号地,折合的楼面地价高达每平方米27500元。

    继远洋之后,北京中信新城房地产有限公司经过64轮竞价,以 52.4亿元将大兴亦庄住宅及商业项目 (X1-1B)地块拿下,楼面地价超过每平方米17000元。

    几个小时之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旗下的北京世博宏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当天下午以 17.6亿元的价格拿下海淀区东升乡居住商业用地。该项目除去3万平方米的酒店项目后,折合楼面地价为每平方米28308元。

    热点地块的价格居高不下,而众多国企、央企则再次成为“地王”的制造者。

    无论是远洋、中信,还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旗下的世博宏业,无一例外都有着国企、央企的身份或是背景。在热门地块的竞拍过程中,主要的竞争也大多在不同的国企之间进行,这其中既包括主业为房地产开发的国企,也包括中国兵器、中国烟草等其他类型的企业。

    一时间国企、央企制造“地王”的大手笔成为被质疑的焦点。 “ 造兵器管烟草不耽误疯狂抢地”的说法屡屡见诸报端。

    其实,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企、央企就已经开始批量制造“地王”。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在调控房地产政策中要求国资委介入监管,国资委随后也开始就此采取措施,但从实际结果来看,种种调控和监管的效果十分有限。无论是15 日诞生的3 个地王,还是 1 月份中海集团以59.7亿元刷新北京地王纪录,国企、央企高价拿地的脚步并未停止。

    两会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制造了多个“地王” 神话的中国海外集团总经理孔庆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一个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国企,进行土地储备的做法无可厚非,“人们经常把商品房比作面包,把土地比作面粉。一个做面包的企业去买面粉,是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孔庆平同时还表示,由于连续数年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中海集团的资本充足率极高,购地所用资金几乎全部为自有资金。 同时,中海集团每年开发面积20% 的增长目标也对持续的土地储备有需求。截至2009年底,中海的总土地储备已达 3512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土地储备1165万平方米,可满足未来4至5年的开发。而2010年,中海集团仍将在2009年的基础上新增20% 的开发规模。

    同样在两会期间,一些主业并非房地产的央企负责人也在不同的场合表示,作为国有资产的直接负责人,保持国有资产的持续升值和盈利是“ 职责所在” ,使用自有资金进入利润率更高的房地产行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符合市场规律。

    由此可见,央企、国企的拿地冲动并非简单的非理性投机。一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国企、央企对推高地价、房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究其根源,则是一系列制度因素和市场条件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这其中既包括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推动,也包括仍然严峻的市场供需矛盾,国企、央企的“大手笔”不过是成就高地价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