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买不起房可住公屋 我们该学习什么?

2010-03-03 18:22    作者:李玉坤   来源:  

网易房产2月23日讯根据英国不动产顾问公司莱坊统计显示,2009年香港房价涨幅高达33%,涨幅高居全球主要房屋市场首位。据悉在香港,许多公屋/居屋土地均是由政府无偿或者低价供应,香港政府更为房委会提供135亿免息永久资本以及128亿计息借贷资本,在2006/07年度香港公屋支出

  网易房产2月23日讯根据英国不动产顾问公司莱坊统计显示,2009年香港房价涨幅高达33%,涨幅高居全球主要房屋市场首位。但与此同时,香港近50%的市民居住在政府保障型住宅中,难怪谈到住房问题,香港人概括得很简单:“没钱的找政府,有钱的进市场”。

  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房价涨幅超15%,在许多城市房价更是创出历史新高,但与此同时,国内保障房供应却只到整个城镇住房体系的5%左右,大部分买不起商品房、又没资格住保障房的“夹心层”只能自生自灭,要么选择当房奴,要么成为买不起房的“蜗居人”。

  同样面临着高房价的局面,被戏称为“弹丸之地”的香港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没钱的找政府,有钱的进市场

  香港不仅被誉为“购物天堂”,同时也是世界上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网易房产查询资料获悉,2009年香港房价折合为35361元人民币/平米,与同期上海房价相比高出86%,去年10月,香港一套高层复式公寓更是以67.5万元/平米的成交价刷新世界纪录。值得一提的是,在1997年金融风暴前,处于历史最高峰的香港房价更是达到惊人的58727元人民币/平米,“寸金尺土”常常被香港人挂在嘴边。

香港房价1994年-2009年走势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香港政府一直采用“非饱和供地”的模式,为了避免中产阶层手中的房产出现贬值,香港政府努力维持高房价,由房地产催生的泡沫时常引发香港房价大起大落,不少与1997年金融风暴前追高入市的买家至今仍未“解套”。

  但在高房价的背后,香港政府推行的公屋制度却被世界公认为有效保障居住的典范之一,从1977年“居者有其屋”计划出台,到解决夹心层居住问题的 “八万五计划” ,再到90年代末出台的“可租可买选择计划”,截止2009年香港实现约30%的市民租住公屋(相当于廉租房),20%市民购买居屋(相当于经适房),这也意味着香港接近50%的市民住在政府保障型住宅中。

  正因如此,香港多年来的高房价并没有对低收入家庭造成明显影响,即使在房价高涨的2009年,香港政府特首曾荫权也满怀信心地表示,香港政府手中留存很多公屋在手,不会影响普通家庭的住房问题。

  实行地方政府问责、加大土地财政支持是关键

  对于香港住房保障的巨大成功,曾任香港房屋委员会成员之一、中原地产主席施永青接受网易房产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是香港房委会多年来坚持以民生为导向、并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推进保障型住宅建设,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政府在土地和财政上的巨大支持。

  但在国内,保障性住房建设屡受诟病,低覆盖面让大量“夹心层”无法进入政府的住房保障体系,广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琳向网易房产表示,一个国家住房保障建设与经济发展以及税收水平有密切关系,指望国内住房保障能短期内达到香港的水平并不现实,但近年来我国住房保障建设不力主要由两大原因造成,首先是部分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但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由于政绩考核的原因缺少积极性。

  陈琳认为,要解决财政问题,中央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尤其是从土地出让金中抽取更大比例的资金用于保障房建设,在土地资源上可以采用低价甚至免费供应模式给予支持。

  据悉在香港,许多公屋/居屋土地均是由政府无偿或者低价供应,香港政府更为房委会提供135亿免息永久资本以及128亿计息借贷资本,在2006/07年度香港公屋支出占特区政府整体支出达6%。但在国内,尽管2007年国务院24号文件明确规定,各地政府应该将至少10%的土地出让金用于保障性住房投资,但该文件已经出台两年多,大多数城市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除此之外,与财政相比,如何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无疑更为迫切,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曹建海认为,香港住房保障建设的成功,在于其决策机构香港房委会能够长期接受社会监督,听取民意不断作出改进,但在国内保障房建设年年不达标却没人需要负责。

  “中央政府应该对地方政府执行更严厉的问责制,如果该地区保障房建设不达标应该对地方官员作出惩罚,同时政绩考核应更多加入保障房建设的因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地方政府积极性”,曹建海表示。(记者:区家彦)

  阅读延伸:

  施永青:政府肯承担 老百姓才有便宜的房子

  (本文来源:网易房产 作者:区家彦)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