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预热多主题 民生聚焦房产

2010-02-23 18:23    作者:邓佳佳   来源:  

  农历新年到来不久,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全国两会,将在北京隆重举行。地方两会的提前召开,为全国两会预热了不少话题。其中,政府财政、房地产市场,以及日渐成潮的网络舆情,被地方两会的代表、委员讨论最多。

  人代会上如何“花钱”问题最热

  去年10月,广州市财政局将本级财政114个部门的预算方案发布在官方网站,引发了财政预算公开的一次热潮。今年地方两会上,财政预算公开就成了代表委员当仁不让的关注热点。

  在广东两会上,多位代表提出,预算既然可以向人大代表公开,那么向社会公布并没有多大障碍。广东省人大代表张志亚代表的是农民工群体。他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就说,人大代表拿到的预算草案有很多处被代表提出质疑,比如,居民办理身份证时要缴纳工本费,但人大预算案中仍有身份证工本费这一项。

  面对多名人大代表的质疑,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刘昆答复道,目前广东省每年的部门预算向代表公开,这是法律规定的;是否向社会公开,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国家正在进行预算法的修订,可能涉及预算公开的条款和内容,届时广东将依法执行。

  在广东省两会上,知名企业家董明珠和广州市财政局之间就“花钱”问题甚至爆发了大争论。董明珠质疑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的一项竞标决定,为自己所在的格力电器向省委书记汪洋鸣冤。此种交锋使得一场关于财政预算、执行的讨论有了一个越辩越明的机会。

  政协委员也表示了他们对“花钱”问题的关注。北京市政协委员石向阳提出,截至2008年底,北京市公交IC卡累计发放2150万张,每张卡收取20元押金,这样公交卡押金总额达4.3亿元人民币。他追问:这笔巨额押金去了哪里?他在自己的提案中就此提出了四点建议,并强调,北京市政府已投入了大量补贴,应避免一卡通公司动用市民押金。

  “对花钱问题的关注,不仅体现了代表委员务实、深入的参政态度,而且体现了人大对政府财政的监督作用,这充分展示了人大的职能和本质意义。”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 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道,财政说到底是每个公民的财权,是人大的核心工作。

  民生问题聚焦房地产

  2009年,中央地方两级政府都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一方面有效应对了房价过快上涨给普通居民带来的生活困难,另一方面也使得房地产成为民生问题的不二焦点。

  “解决上海住房的难点,不是公共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这些只是时间问题。关键在于能否下决心,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来遏制投资性住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参加上海“两会”期间如此表示,措辞极为严厉。上海市市长韩正亦表示,“现在上海房价确实太高了”。

  北京市有关方面则明确提出,“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两会甫一结束,北京“地王”即因违反土地开发时限要求而被收回,可见北京调控房地产市场之决心。

  “事实上,让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祭出重拳并不容易。要知道,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98年的3%上升至2008年的11%,是财政来源中上升最快的一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肖鸣政告诉本报记者,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态度已经非常坚定。

  代表委员们则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一些颇具建设性的意见。一些委员提出,一些城市的两限房出现无人认购的窘境,那就应该对原来的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作出调整,转而以廉租房为主。还有一些人大代表提出,应该关注那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群体,为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提供一些住房保障。

  而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两会上,代表委员都对政府土地财政投向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比例提出了质疑。比如2009年广州卖地收入960多亿元,却仅安排6亿元用于保障房,这项支出只占0.6%,这与国家规定的10%有着巨大差距。他们要求,人大预算案应该特别关注此项支出。

  与房地产问题一起被广泛关注的是城镇化问题。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加快城镇化进程,代表委员自然对此新的经济增长点关注不少。

  记者看到,一些政协委员警示道,城镇化的进程不能是“房地产化”,而是要“产业化”;特别是大城市周边要形成以产业作为依托的卫星城,这样才可以解决大量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任何缺乏产业基础的人造城镇都是不可持续的”。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胡亮)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