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土地市场 4月有望“破冰”

2011-03-18 07:12    作者:王仁刚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限贷、加息、限购等政策调控,让去年“升温”仅几个月的成都楼市,仿佛迎头遭遇冰水。楼市的“降温”现象,很快传导给了土地市场。记者了解到,自今年初到目前,全国各地的土地市

  限贷、加息、限购等政策调控,让去年“升温”仅几个月的成都楼市,仿佛迎头遭遇冰水。楼市的“降温”现象,很快传导给了土地市场。记者了解到,自今年初到目前,全国各地的土地市场均陷入“冰冻”,成都土地市场也不例外。自今年1月以来,成都市国土局几乎没有出现拍卖、挂牌住宅类用地公告信息,导致成都土地市场持续低迷。相关专家分析说,因保障房用地从以前“配角”转变成市场“主角”,相关部门必然重新调整用地方案。而新方案尚在制定中,这才导致土地市场短期低迷。相关地产人士预测,成都土地供应会在4月破冰。

  连续3月

  几乎没有土地新供给

  据四川中原介绍,2010年,成都郊区县共计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22宗,总面积为15882.66亩。其中,成交112宗,成交面积为15359.29亩。此外,2010年,成都市主城区(包括高新区)共公开拍卖、挂牌住宅类及商业类国有建设用地74宗,总出让面积4820亩。其中成交为4748亩。尤其是去年年底,成都土地市场放量频繁,让不少购房者看到了希望。毕竟,房价虚高的背后,与土地供给不足息息相关。今年初,政府部门又不断传递出加大建设用地供给,缓解楼市供需矛盾的声音,让地产人士一致认为,今年成都土地供应量肯定高过去年。

  而记者却注意到,从今年1月截至目前,成都国土部门几乎没有出现新的拍卖、挂牌住宅类用地公告信息。日前,国土资源部再次发出通知,表示要严防出现高价地,坚决杜绝土地出让中,出现楼面地价超过同类地价历史最高价的情况。一方面,国家对楼市调控政策密度越来越大,而楼市与土地市场又休戚相关。对楼市的调控的落脚点,最终反映到土

  地市场。另一方面,国家对土地市场也直接加大了调控力度,并将保障房用地作为当前工作。而据成都一资深地产人士回忆,即便是在2007年、2009年初,成都出现过主城区无土地供应现象,但郊区仍有土地供应、成交。

  “配角”变“主角”

  保障房引发市场用地大调整

  中原地产高级分析师周觅告诉记者,“尽管成都土地市场目前没有挂牌出让公告信息,但是,由于土地交易现象,远远滞后于土地挂牌、出让公告信息。因此,实际交易还是有的。比如,今年1月,龙湖地产就通过土地出让方式,在高新区拿走了400亩左右的土地。与此同时,在今年一季度内,成都郊区、市、县还是出现了多笔土地出让交易。由于交易次数和交易量较少,这才让人误以为成都拍卖、挂牌住宅类用地公告信息和成都土地成交量都是"零"。”周觅进一步分析说,成都土地市场目前出现挂牌、出让公告“零”现象只是暂时性的。

  一方面,由于去年年底,成都土

  地市场异常活跃,放量出大宗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已透支了今年初的部分土地。另一方面,由于土地市场中,以前是由拍卖、挂牌住宅类及商业类国有建设用地为主打,保障房用地为配角。今年两会期后,土地市场的供给重心已发生了转移,保障房用地从以前的配角,变成了现在的主角。在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导致国土部门不得不调整以前的用地供给方案。在短时间内,由于新方案还没制定出来,这才暂时有出现了“零”供应现象。

  周觅认为,由于开发商要继续经营下去势必需要土地开发,国土局也必须推出土地满足市场需求,因为供需一旦失衡对市场影响将会很大,也会反过来影响新政的效果。四川中原预测在4月内,成都土地市场新供给可能破冰。

  政策调控

  郊区、市、县成“主战场”

  记者注意到,由于近年来土地价格节节上涨,购买土地所需资金量越来越大,导致成都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因资金短缺,出现拿地困难。一些优质地块走上拍卖台后,

  纷纷被央企或资金实力雄厚的房企高价购得。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房地产企业不得不踏上“上山下乡”的步伐。让这些开发商没想到的是,由于成都版“限购令”直指主城区,成都区、市、县,以及我省二级城市因不受限购令约束,反而迎来了商机。

  面对限贷、加息、限购等政策调控,是否会推高成都区、市、县以及我省二级城市土地价格?相关地产人士分析说,一方面,由于主城区目前所供给的土地,主要依靠旧城改造获取。而旧城改造获取的土地量自然有限,导致主城区建设用地日益稀缺。另一方面,在成都区、市、县及我省二级城市,却潜伏着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

  当大量开发商进驻成都郊区、市、县和我省二级城市后,在楼市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的同时,其地价也会被相应推高。因此,未来,成都郊区、市、县以及我省二级城市的土地,价格会相对上涨。但是,作为郊区、市、县的土地中,也同样有好地段和相对较差地段之分。因此,即使在郊区、市、县及我省二级城市拿地,也同样要考虑到风险问题。

闫晓辉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