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步入新一轮政策紧缩期(图)

2011-01-11 08:27    作者:王涛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房产税试点将启动,打击闲置用地,对违规开发商禁贷,专家认为

  楼市步入新一轮政策紧缩期 开发商可能面临降价促销压力
 

  2011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新一轮政策紧缩,继重庆将开征房产税消息后,国土资源部10日再次重申将重拳整治违法违规用地,对于74个城市在土地例行督查中发现的闲置土地问题,限期在一季度全面完成整改查处。另外,有消息称,与闲置用地相关的部分企业已被“禁贷”。

  专家认为,纷纷落下的土地、限购、财税等调控政策表明,最近一段时间内政策面的收紧已很明显,无论是开发商、地方政府还是普通投资客都将感觉到日益凸显的政策压力,未来一段时间内不排除部分业主开始抛出投资的房产和开发商降价的可能。

  国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在2010年度土地例行督察新闻发布会上直言,部分地方政府违反土地供应政策,供地用地集中在房地产领域。2010年,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对77个城市2007至2009年度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土地例行督察发现,土地闲置数量仍然较大,有74个城市2242个项目存在土地闲置问题,涉及面积14.9万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地方政府已收回闲置土地7275亩。

  岁末年初,土地市场频频释放整肃信号,继发文坚决抑制少数城市地价过快上涨趋势之后,国土资源部曝光18家房企闲置26宗土地情况。国土资源部还表示,下一步还将加快闲置土地清理查处,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最新消息称,监管层日前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托公司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比照国土资源部最新公布的闲置用地名录,自查涉及的相关贷款情况,并要求限时上报自查结果。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通知意味着对闲置土地的开发商实施“禁贷”有了实质性推进。据披露,国土资源部与银监会等部门的联动会在日后常态化,与闲置用地相关的企业被银监会“禁贷”,也将逐渐成为常态。

  对于开发商来说,政策紧缩还不止于此。有消息称,限购范围或进一步扩大,在14个城市出台商品房限购措施后,住建部可能继续敦促房价涨幅比较靠前的地方政府出台限购令。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认为,虽然开发商面对调控的心理承受力和应对调控的能力逐渐提高,但最近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使开发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形势,一部分企业将面临艰难转型甚至出局。

  北京一家上市房企资深人士何先生向《经济参考报》透露,企业决策层已经意识到,政府对2010年的调控效果并不满意,可能会在2011年实施更大力度的调控政策,因此最近已开始讨论应对策略。

  “调控最根本的主体还是地方政府,如果其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调控很难获得比较好的成效。”陈国强说,不同地方政府对调控有不同的理解,有些地方的贯彻力度就会差一些。

  的确,2010年土地例行督察发现的主要问题表明,一些地方政府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不到位,违反土地供应政策供地用地。除土地闲置数量仍然较大外,违反土地供应政策出让土地情况也比较突出,有59个城市2081个项目存在地方政府违规出让土地问题,涉及面积10 .31万亩。而在保障性住房用地政策执行上则有偏差,在抽查的56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2009年度保障性住房供地计划执行比例低于35%。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地方政府面临的监管压力也正在逐渐升级。2010年底,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违法问责之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明确表示,将适时会同监察部对省、市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工作进行考核,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将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陈国强说,2011年房价回归合理价位等愿景能否实现,主要看各地方政府能否较好的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

  对投资、投机购房者而言,房产税改革的靴子有望不日落地。部分专家和市场研究机构人士认为,若方案近期出台,将在心理层面影响部分业主使之抛出投资的房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供应,短期之内可能对房价上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综合来看,最近一段时间政策面的收紧已很明显”,陈国强认为,经历一年的房地产调控之后,市场供求关系有较大改善,区域市场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现象,因此,在银根持续收紧、土地市场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房产税改革落地等政策措施之下,开发商可能会面临降价促销这个很现实的问题。(记者 王涛)

闫晓辉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