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欲打造环首都新城 号称10年再造一个北京

2010-12-14 18:10    作者:严虎   来源:  

按照河北省的“环首都经济圈”方案,要把北京周边的十余个县市区打造成河北省的“发展特区”。对河北而言,随着“环首都经济圈”方案的展开,与北京一衣带水之隔的河北香河、涿州等相对成熟区势必将率先起跳。

  “环首都”效应 10年再造一个北京?

  穷则思变。

  但这一次,“变”的速度有些令人吃惊。一个长期以做北京“菜园子”为己任,人均GDP仅有北京三分之一多一点的农业省,希望在10年之内,在一片2.7万平方公里的分散且并不富裕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年GDP近万亿元的经济圈,并让这里的人民在社会福利水平上与中国的最高水准达成一致。

  单从GDP上看,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当下的首都。这可能吗?

  河北认为,这就是真实的未来,理由是:这里“环首都”。

  事实上,对河北人来说,“环首都”不是突如其来的大奖,而是已有数百年的区位现实。谁也都明白,“环首都”并不意味着富裕,甚至有时还意味着必须贫穷。

  百年前,除了那些曾被并入首都的幸运儿,几乎从没人会奢望公平,只会远望城门,感慨皇城气象。

  如今,河北似乎看到了机会――奥运前后,北京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飞腾身段,已经被过度集中的人口和资本带来的压力所拖累,欲再高飞,必须减负。

  这次,“为首都分忧”将不再会是一个零和游戏――也可以理解为,河北与北京发展到现在,其差距已足以令先进者的忧,转而成为落后者的喜。

  但不论如何,这终究是一个机会。河北说,要用世界一流的规划,让“环首都”比北京更宜居,打造出生活品质“高于北京”的众多新城。

  但行政地位与能力上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社会差距,是否能让“一体化”在短短10年内达成?“世界一流的规划”如何落到实处?高出北京的生活品质如何实现?谁又将是这个美好理想的最重要推动者?

  这些都需要答案,而解答者并不只是河北和北京。

  “环首都”的河北梦

  被大型轮胎卷起的一阵尘土张牙舞爪地拍在后面行驶的车窗玻璃上,噼啪作响。阳光下,一台巨大的加长拖挂红色重型卡车行驶在11月27日通往燕郊的102国道上,把身后“京”开头的私家小轿车挤在身后。久久难以超越,于是各色的小汽车开始不停鸣响喇叭以示抗议。

  红色的庞大身躯开始并线,并放慢速度让开车道,缓缓经过状如彩虹却中间断开的主干道装饰。“您已进入三河市,请放慢车速。”一张城市交通名片悬挂此处提醒所有经此的行人与车辆。

  红色卡车的目的地是距市中心不远处一个正在施工建设的房地产项目。途经转弯,这辆庞然大物连续刹车,拖挂平台上的货物轰隆声不断――货体表面写着“钢质入户门”,数百扇,整齐堆叠。

  这一张张未被安装的门板,寄托着无数颗期望安家于此的心。

  102国道,连接燕郊与北京的高速必经通道。每天途经于此的车辆承载了异地在京者的满腹梦想。正是由于早起晚归的奔波者,燕郊,这个原本坐落在河北廊坊三河郊区的小县城如今已经挣脱其基本地理意义,转变为具有社会学意义的“京东地区”。

  而随着不久后“环首都经济圈”发展方案的实施,燕郊将成为距离北京市区最近的“环首都新城”。

  一切似乎从这里开始改变。

  河北有个“环首办”

  “环首都经济圈”,在地理概念上被定义为“13县1圈4区6基地”。将其解构,其大意便是在河北的涿州市、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广阳区、安次区、固安县这13个县区市范围内建设一个面积27060平方公里、人口485.65万人、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圈。该经济圈涵盖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同时还要建设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在该经济圈方案中,河北省计划在今年底将上述13个县市区的电话区号一并统一为“010”;并推进13县市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北京全面对接,推进京涿、京廊、京燕、京固等城市轻轨建设,加快进京、环京高速公路网建设,构建与首都一体化的交通体系;同时推进与北京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快环首都县市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政策与北京的对接融合,实现互通互认,并于明年提供大约9万套的廉租房用于供给创业者。

  如果“环首都经济圈”也需要一个首都,那就会是燕郊。“河北省加快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协调工作办公室”(下称“环首办”)将落定于此。11月9日,河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面向全省、京津地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公告》,公开选拔正处级职务――省环首办主任,办公地点在廊坊三河市燕郊镇。

  此次选拔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在内的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或新区、开发区、工业园(聚集)区现任处级领导,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除了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的基本条件外,应聘者还需有丰富的经济管理工作经验。

  “现在招聘的人员快到位了,共招聘5名工作人员,1名环首办主任、4名工作人员。省长要求一个月内人员、编制都得到位。”12月3日,河北省发改委一位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河北省发改委新闻中心主任赵增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河北省发改委首次面向京津跨区域选拔干部,是对“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对于实现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合作具有破冰意义。

  一个月速成的大战略: 从“环京津”到“环首都”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燕郊本地的居民,发现他们并不清楚所谓的“环首办主任”到底是做什么的,但对于“环首都经济圈”这一新名词,无论是街边商铺里的售货员,还是穿行于燕郊的出租车司机,早已熟知。

  但是,很多人都不会想到,“环首都经济圈”方案的出台其实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近年来,北京产业转移速度明显加快,京津冀作为环渤海区域的核心地区,津、冀两地理所当然成为了北京产业转移的承接地。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天津的优势日渐明显,津、冀之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

  “现在好多项目天津都在跟河北争。”一位知情人士说。

  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北省发改委一直都在做“环京津”的发展方案,但是,在“环”了许多年之后,发现成效依然不大。随便拿出北京市的一个区比如顺义区,跟河北省三河市就2009年GDP进行对比就可见其差距。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对北京市各区县2009年年报地区生产总值核实结果显示:北京的远郊区顺义实现GDP690.2亿元,人均GDP达到13869美元;而号称“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现代化新兴城市”河北省三河市,GDP仅完成268亿元,人均GDP为7859美元。两地人均GDP相差将近两倍。

  “环京津”规划并没有给河北带来多少实惠,接下来如何突破?

  此时,一个围绕北京的新发展方案开始酝酿。

  在今年9月份的一个省长办公会上,河北省发改委负责人向上任8个月的陈全国省长汇报了“环京津”规划方案。之后陈全国拍板,将“环京津”方案变更为“环首都经济圈”和“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两个方案。

  10月20日,河北省政府《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包含了总体设想、目标任务、战略举措、政策措施、支撑条件、组织保障等实体性内容。近期要做的,就是在规划体系、交通体系、通信体系、信息体系、金融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等6个方面启动与北京的“对接工程”。

  11月2日召开的中共河北省委七届六次全会,通过了河北《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举全省之力突出抓好‘四个一’战略重点,形成区域竞相发展、协调发展新格局”。

  而“四个一”中的第一个就是“一圈”,即“环首都经济圈”。

  据河北省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最初的“环首都经济圈”方案,仅锁定临近北京的9个县区,将这9个县区作为重点突破区域,跟北京对接。河北省也拿出一些很实在的具体政策,支持这些县加快发展。后来,由于“想挤进去的地方太多”,9个县区最终变成了13个县市区。

  “一体化”有多远?

  “环首都经济圈”离我们究竟有多近?

  燕郊的市民大都认为,年底实现“010”区号统一以及手机同城无漫游,当可期待,但对拟于明年开通直达北京的轻轨却并不看好。

  “早就听说要修,但是现在也没见动工。”一位长期往返于燕京两地的职业司机如是认为。至于更多的示范园区与功能基地,燕郊的居民更多评以“那应该还是想象”。

  与此同时,更多的居民则对民生建设“一体化”的现实性抱有质疑。“到时候肯定有更多的河北患者去北京就医,给北京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医疗资源带来新的负担;现在燕郊的水费2.15元/吨,北京则是4元/吨,到时候燕郊的也要跟着涨上去吗?”

  诸如此类的问题,令“环首都经济圈”这个听上去很美的概念,变得有些不切实际。

  “‘环首都经济圈’设定了五年发展目标,也是这届政府推的重点工作,肯定在后续的几年有很大发展。”上述河北省发改委人士肯定的说。

  河北省计划在今年底将上述13个县市区的电话区号一并统一为“010”。这是近在眼前的事情。

  《中国经济周刊》向河北省发改委核实,得到的回复是:“电话号码是要改,原来计划是一步到位,但目前看不太可能,因为号码修改之后方便北京了,河北打河北的电话就变成长途了。目前有些地方像廊坊、燕郊已经改为了区号010,但是这13县市区中离北京相对偏远的贫困地方,现在就改有点浪费通讯资源。将来随着总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肯定要逐步实施。”

  据记者从河北省发改委了解到,目前高铁和轻轨也并非不可期待,同城化涉及轻轨和高铁的选址目前正在进行当中,还没有最后确定。

  在养老、医疗、社保等方面与北京居民实现一体化,在很多河北人看来,更像是一种奢望。河北省发改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河北省社保部门还要制定一些具体的政策,具体到县市区还要根据《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措施,不可能一步到位。“不会像当初设想的那么美好。在执行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再逐步完善。”

  据记者了解,“环首都经济圈”方案,将从明年1月份正式开始实施。但是涉及到养老、医疗、社保等一体化因牵涉到北京,需要北京的呼应,方案还在不断完善和修改中。“河北自身能做的一些事情先动起来,比如给一些招商引资的政策优惠等。”上述河北发改委人士说。

  记者日前从河北省发改委了解到,为吸引首都产业转移和聚集,河北省将单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并实施有差别的地价政策;同时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对接收的北京转移、扩散企业自投产3年内按照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全额给予支持。

  “环首都”谁说了算?

  与具体的技术问题相比,“一体化”还有着更大的障碍。

  尽管河北有着环绕北京的优越地理位置,有着广阔的土地和资源,但是两者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不具有可比性,巨大的反差让河北人自己都有些“惭愧”。

  长久以来,北京与河北的城市综合实力落差较大,导致河北等周边地区的人才主动流向北京,从而导致河北等地形成“智力缺血”遏制发展;由此便引来更大的城市品牌差距。同时由于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因素,水资源、清洁空气等重要自然因素亦必须被重视。这使得河北临近北京的城市不能发展重型工业,亦钳制了其发展。

  正是由于靠近北京却尴尬陷于“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境况,河北一直寻觅机遇挣脱这种钳制自身的阴影。多位分析人士都指出,本次的“环首都经济圈”的推动,更多来自河北的努力和主动。

  此前该方案诞生的消息一经出台,河北省属相关部门以及上述13个县市区便争先恐后召开誓师大会或工作会议以体现对此重视程度。

  河北省卫生厅特意组成以厅长杨新建为组长的“河北省卫生厅环首都经济圈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保定、大厂等地已经纷纷跟进研究部署。张家口市涿鹿县也于11月24日召开“环首都经济圈建设誓师大会”。

  但北京的态度似乎令河北不太满意。

  据记者了解,北京对“环首都经济圈”方案有一些回应。至少政府一级曾有过会谈,以前也签过“框架合作协议”、“廊坊宣言”之类的文件,此外,关于京津冀如何协调发展的研讨会也开过不少。

  但这些内容给河北人的感觉依然是没有实施意见和具体内容。“必须具体落实到哪天要做什么事,把事情给解决了,现在需要这样的具体方案。”河北一位学界人士如是表态。

  此间观察人士认为,尽管本次区域经济带由河北主要推动,但是北京也需要类似机制缓解目前的大城市病。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未来“十二五”规划内以大都市圈带动经济发展,或许成为中国另一个经济增长极。对“环首都经济圈”的渴望不应是河北的一厢情愿,北京也会有需求。

  汪玉凯认为,目前北京常住人口大约1900万,城市承载能力已不堪重负,需要周边新城与卫星城的分散和给养。而“环首都经济圈”可以将北京的人口分流出去,并承接来自北京的相关产业,对北京旅游休闲生态建设等提供支持。

  但是京冀联姻也不是一蹴而就,也存在一定的壁垒。在汪玉凯看来,“‘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并不等同于让河北人成为北京人,让河北的城市成为北京的郊区这样简单的户籍转变。这其中更多是制度和机制的统一,更重要的则是打破行政壁垒等难题。”

  行政壁垒的阻力究竟有多大?河北省发改委一位人士向记者分析,陈全国省长和赵勇副省长关于“环首都经济圈”的想法很超前,也在大力往前走,但在前进的路途中依然存在阻力。

  “这就如同两条腿,设想的步子迈得比较大,但是实际操作有点跟不上。河北这边做什么事,省长能给劲,但是北京做什么,中央做什么,却给不了劲。”

  事实上,关于“环首都经济圈”,国家相关部门的参与至关重要。

  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薛维君向《中国经济周刊》建言:“‘环首都经济圈’不单单是北京和河北两家的事,没有中央的介入,根本不行。比如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建设部、民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局等部门要出面,跟北京、河北坐到一起商讨、研究‘环首都经济圈’问题,拿出具体方案,这件事才能进入实质阶段;如果他们实际参与制定政策了,那才真正像回事了。”(孙维晨 王红茹)

  对话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薛维君:

  “环首都经济圈”不应是

  “河北做事情,北京做表情”

  “环首都经济圈”这一新概念一经出炉,以往被称为“环京津贫困带”的河北13县市区,似乎一夜之间有望升格为“发展特区”,并将获得“比深圳更优惠的政策”,以至与在民生福利方面令人艳羡的北京能够“一体化”。

  但目前,除了共用区号“010”,更多的期待和设想还只停留在纸面上,且保持低调。“环首都经济圈”将如何具体操作?“发展特区”特在哪里?与北京达成“一体化”有多难?11月29日,《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了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薛维君。

  《中国经济周刊》:河北省常务副省长赵勇表示,河北将把“环首都经济圈”定位为“发展特区”,对这个特区,“将给予比深圳更优惠的政策”。如何理解“发展特区”这个新概念?“发展特区”特在哪里?

  薛维君:特区的“特”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特殊的定位和地位,把这一“圈”在未来河北全省发展中的作用提到“引领”和“新动力”的高度。

  其次是特殊的目标和要求,这一“圈”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翻两番,城镇化率也要达到60%,这基本上是一个超常的跨越目标。

  再次是特殊的政策,包括土地、政策、工商、行政审批等,一句话,就是要清除障碍。

  最后是特殊的力度。由常务副省长牵头组成了“河北省加快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提出了工作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这是少有的力度。

  《中国经济周刊》:以往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规划大都是把“京津冀”放在一起,为什么这次只谈“环首都”?

  薛维君:我个人认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是从与河北的联系程度和依赖程度上看,北京相比天津大很多,对河北影响更大。

  第二个是探索、试验的技术考虑。经验证明,概念太大,往往无从下手,不管你认识怎么到位,在实践上都很难操作。“环首都”要小于“环京津”,更小于“环渤海”,是京津冀一体化的一个试验田,以后再一步步扩大。

  第三个是从互补性和梯度差的角度来选择。北京已经提出建立国际大都会、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非常丰富,与河北“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发展重点追求的目标不同,需要的发展要素不同,所以冲突和矛盾就少了很多,一体化的阻力也相对较小。

  《中国经济周刊》:“环首都经济圈”要跟北京实现一体化,难点在哪里?

  薛维君:一体化有三个阶段:第一步是基础设施一体化,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近期要有大突破;第二步是经济一体化,优势互补,统一布局;第三步是社会生活一体化,就是相互给对方国民待遇,这也是一体化的最高境界。现在离这个目标很远,估计这个突破了,全国都打通了。

  河北与北京,两地都是省级社会经济体,但北京是首都,河北是行政省区。

  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一体化,难点有三个:一个是不同步,河北走得快,北京走得慢,北京到今天并没有做出与河北同等程度的呼应;一个是不同力,河北做事情,北京做表情,虚实不对应。

  最重要的一个是中央是否给支持。这件事没有国务院有关部委的参与,推动起来是很吃力的。不说别的,光是行政方面,北京各县区长都是正厅级,河北13县(市、区)是正处级,平等对话都困难,你说怎么办?所以,制度上的障碍不可低估,每走一步都会遇到。

  《中国经济周刊》:“环首都经济圈”是河北先提出来的,现在感觉更像是河北的一厢情愿,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穷人想沾光”,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薛维君:京津冀一体化是河北最早开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这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河北特别迫切要干这件事。其实,这件事的重要性、迫切性并不在河北,而在北京。

  试想,富人住在一个小区里,但旁边尽是穷人,而你又搬不了家,这种情况是穷人着急还是富人着急,破坏的是谁的幸福指数?要纠正一个概念:“环首都经济圈”不是河北通过一体化占北京什么便宜,而恰恰是为了给北京一个更加宽裕的发展环境,将北京的压力向外释放。

  对河北而言,北京不但强大,而且有点“怪”,在很多方面体现出“首都经济”特质,其实是动用了一定的国家权力来发展经济,北京正是借助首都这个属性,成为强权强势经济,很快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也完成了区域经济学所说的“极化”过程的第一步“集聚”。

  但北京不可能不顾周边的发展而成为现代化的孤岛。以奥运会为标志,北京已经开始进入功能扩散和能量辐射阶段,表现为更多发展要素和供给向外转移,除了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还有现代服务业,比如金融业、会展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咨询服务和技术服务业等等,都有向周边扩散的需要。如果再加上北京“城市病”的考虑,应该说,“环首都经济圈”的设想,打动了双方利益的“结”。

  要知道,区域现代化类似于自行车团体赛,它不是看骑得最快的选手的成绩,要看团队成绩,特别是最慢的选手能骑多快。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环首都经济圈”已经成为很多房地产项目的炒作概念,相关地区的房价也开始攀升,这对经济圈的建设会产生何种影响?

  薛维君:房地产是一个副产品,但是老百姓肯定把眼睛盯着这件事。对“环首都经济圈”来说,房地产能够产生多大影响,取决于一体化进程的速度和深度,这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

  “环首都经济圈”方案中提出“打造宜居生活基地”,并不是为了吸引首都居民购房置业,主要是为了吸引北漂一族。很多北漂没有固定的住所,但是他们与普通的农民工相比有一定的技术特长,如果能吸引他们到河北来创业,将来跟北京一体化了,实际上跟在北京生活差别不大。(王红茹)

  “环首都”:

  又一场“造城运动”?

  按照河北省的“环首都经济圈”方案,要把北京周边的十余个县市区打造成河北省的“发展特区”。

  实际上,从房价上讲,环北京的河北省十余个县市区已经是特区了。

  如果从行政层级上来讲,这些地区位于经济发展体系的最末端,是三四线城市,但这些城市有个鲜明的特点:房价已远超过河北省的省会城市石家庄。

  几乎在中国任何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其省府所在地的房价在全省各个城市中都是最高的,但有几个省例外,其中一个是广东,深圳房价远在省会广州之上,另一个典型就是河北。

  因此,河北省要做的将是再造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经济圈。

  “制定一个世界一流的规划。环首都的城市生活品质一定要高于北京,才能够形成吸引效应。在这些城市不仅能够享受到与北京同城的优惠,而且还有不同的东西,比如更好的空气、环境,更宽松、舒适的生活品质,这些会和北京不一样。这就是‘环首都经济圈’的魅力所在。”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勇说。

  根据中国城市化发展轨迹,一旦后发优势确立,先发地区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这尤其体现在房价上。比如北京刚发展到三环时,二环房价猛涨,而发展到四环时,三环房价飞涨。

  对河北而言,随着“环首都经济圈”方案的展开,与北京一衣带水之隔的河北香河、涿州等相对成熟区势必将率先起跳。

  也正是因为这个规律推导,在“环首都经济圈”方案尚未完全成型之时,燕郊、涿州等相关地域的房价已一马当先,沾染了沦为“开发商收金地段”的尴尬。

  这会不会是又一场“造城运动”的先兆?

  “环首都”一出房价暴涨

  一踏进燕郊地域,在高速公路两端的是不停出现的巨大售楼广告,而进入市区琳琅满目的也是色泽不同的售楼处装饰。《中国经济周刊》在采访中发现,原本受到“限外令”打压的楼市二手房价格已经由低谷时的均价6000元一路飙升超过7000元,基本形成一天一价的非理智增长。正在预售新盘的期房均价已经被“环首都经济圈”概念推升到8500元的均价。

  “可以说没有北京的买房人,就没有燕郊。”一位开发商基层销售人员对记者说,自从“环首都经济圈”的概念传出来之后,确实吸引了大量的北京投资者前来购买房产。尽管燕郊目前执行外地户籍人口不能贷款买房,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全款购买以及河北户籍在北京工作者的贷款购买。

  这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此前所剩下的14套复式高层寓所已经被抢购一空,正在出售的底商则已近3/4被售出。“这些卖家都是外面那些车主。”顺着他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外面停靠着的全部是“京”开头的小型轿车,并不豪华。

  在另一家大型楼盘的销售处,一位销售人员则言之凿凿地告诉记者,轻轨一定会从她所销售的楼盘附近经过。“最近来预购我们项目的北京来的人太多了,每天能接近100组。”但是记者走访了解,除此一家外,其他售楼处均表示目前轻轨的建设还没有确切答案。

  或许存在不同程度夸大其词的销售手段,但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所售房价的一路高走。一个月前,这里的房价已下降了千元左右。一个月后,这里的价格再次接近顶峰。

  在售楼处里的置业顾问们为了卖出更多的房子,不禁将“环首都经济圈”比作长三角上海与昆山等地的关系。但实际上,环绕北京的河北地市与紧邻上海的苏杭腹地有本质区别。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是长三角区域规划编制小组成员,他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认为,“环首都经济圈”与长三角区域有本质的区别。“上海与昆山等地有共同的文化底蕴,上海在江浙文化的基础上植根于长三角,市场一体化明显。”昆山依托上海,实行错位发展的战略,与上海形成产业等方面的互补。“现在昆山人均GDP大约市是上海的两倍左右。”

  但是相比之下,北京与河北则没有形成错位发展。大量的优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通通被北京所吸收,北京对河北的带动作用便被抹杀。

  开发商扎堆“环首都”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大批开发商大规模进入“环首都经济圈”的各个城市,如绿地、万科、富力、珠江、首创、万通、香江控股等。

  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日前表示,该集团规划的超级建筑体系“立体城市”,已初步选定在河北廊坊兴建,总投资将达500亿元人民币,预计明年下半年开工。据悉,该“立体城市”要在一平方公里土地上,兴建600万平米的建筑,可供应4万套住宅,未来销售价格将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元人民币以内。

  “与北京相比,‘环首都经济圈’各城市房价仍然相差巨大,是价格洼地,而且在环境、规划等方面拥有后发优势,因此地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信达证券地产分析师张冬峰表示。

  这种局势吸引了社会各类资本的进入,比如传媒企业阳光传媒斥资数十亿在廊坊市香河县打造阳光领袖文化产业园项目,北京首创集团和河北建设集团共同投资70亿元,在香河打造一个养老基地。

  据一位正在河北省积极参与撤村并镇做土地一级开发的开发商分析,目前在北京拿地已经越来越困难,即使手握几十亿资金也买不到一块好地,而同样的一笔资金,在河北却能买到位置、规模都比较不错的地块,在河北做地产项目利润空间越来越大,利润率甚至普遍超过北京项目,因为他们公司正在积极做一级开发,为未来在二级市场拿地做准备。

  据河北香河县有关人士介绍,香河作为京津之间的纽带,已成功吸引中交集团、阳光媒体集团、深圳万科集团、上海绿地集团、北京万通集团等40余家上市公司和航母型企业相继落户,预计未来几年内,投资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未来,从河北直达北京的轻轨或许将穿过潮白河向西疾驰,13个河北县市区的居民可以拿着“小蓝本”去北京刷卡看病,年轻人可以在国道周边不远处创业工作……但目前,人们只能抱着这种梦想,乘坐930路等公交车往返在京冀之间。

  “我回北京了,下周你再带着人来看房子吧。下次多带几个,争取一次全部看完,再不买燕郊的房子涨得更厉害。”伴随着一个中年妇女叫卖一般的大声喧哗,一路并行数辆的930路公交车披着晚霞向北京驶去。路途周边的荒草丛生慢慢与高楼霓虹一同,没入了地平线。(刘德炳 孙维晨)

admin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