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威:济南的城市化进程很独特
2010-10-14 18:49 作者:严虎 来源:
图一:鲍德威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崔健 摄
图二:鲍德威的书封面
对济南人来说,鲍德威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然而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斯康星大学教授鲍德威,对于济南却是相当熟悉。当济南这座城市还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摸索的时候,鲍德威就开始以一个研究者的眼光,打量这座城市了。这种打量是细密的,深刻的,更是与众不同的。因为当别的学者都把目光给了上海、给了北京、给了广州的时候,他却目光独特,选中了济南。
今年,一本叫《中国的城市变迁:1890―1949山东济南的政治与发展》的书在中国出版,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这本书的作者就是鲍德威。“这本书最早是鲍德威先生1972年的博士论文。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研究城市史时,见到了这本书的英文版。”山东师范大学郭大松教授说。从那时起,郭大松教授就开始关注鲍德威,并试着翻译了这本书的大部分,用于近代城市研究。直到今年,这本书的中译本才在国内出版,译者是张汉等三人。中译本的出版,使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这对研究济南的城市现代化进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资料。
10月13日,中国近现代城市开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本报记者在会议期间采访了鲍德威先生。鲍德威讲一口流利的中文,感叹济南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对济南情有独钟
记者:《中国的城市变迁:1890-1949山东济南的政治与发展》的中译本今年在中国出版,首先向您表示祝贺。
鲍德威:谢谢。
记者:1890年-1949年这60年间,中国城市近现代化的过程中,有很多城市,比如上海,甚至离济南很近的青岛等,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均比济南这个内陆城市更具有典型性,而您为什么独独选中济南作为中国城市变迁的典型城市进行研究?
鲍德威:之所以选择济南,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济南的政治主权掌握在中国人手中,没有被殖民地化;同时,济南的现代化的计划也由中国人自己制定和实施,济南的开埠是主动的。因此,济南的城市化进程是独特的。把济南作为研究对象,是在比较中决定的。
记者:除了这两点学术研究方面的原因,有没有个人原因?您这本书的中译本出来之前,就有研究济南的爱好者读过您的书了,并在网上猜测您可能出生在济南,所以才这样对济南情有独钟。
鲍德威:我出生在美国的丹佛。我跟济南并没有个人方面的关系。我的父母都经商,没有来过中国。我对中国感兴趣,是因为我所在的大学中有几个很好的研究中国的学者;另外,我曾在缅甸读过一年书,在那里也接触到了一些热爱中国的朋友。美国有一个作家叫赛珍珠,她在中国长大,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我在她的作品中读到了中国。她对中国一往情深,我和她的心是一样的。写书耗时三年之久
记者:您在做这个研究之前来过中国吗?到过济南吗?
鲍德威:这之前没有来过中国。我第一次来济南是1974年,后来又来过几次。最长的一次是带了20个学生,在济南有6个星期。
记者:您当时做济南城市现代化研究的资料都来源于哪里?这个研究用了您多长时间?
鲍德威:写作时间有三年之久,历史论文都是费时的,需要大量的资料。济南的资料在美国并不容易看到,我的资料来源一是来自东方杂志;另一个是领事馆的报告,当时领事馆每三个月都要提交关于济南的报告,我就利用这些资料对济南进行研究。查阅资料也是一个辛苦的过程,美国的好说,在图书馆就可以查阅到,而英国的就要跑到伦敦去查。
记者:您认为近代以来,影响和推动济南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鲍德威:有三种力量影响和推动了济南的城市化进程,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军队的现代化,以及外国势力的不断扩张。这三种力量的推动,使得济南在1904年主动开埠。这在我的书里有详细阐述。带动学生研究中国
记者:您说您最初学习中文,是受到周围研究中国的同学的影响,那么您这些年一直研究中国,您的学生有没有受您的影响而学习中文的?
鲍德威:有,我有两个学生都做中国学的研究。一个叫Tiedemann,他是一名德国人,研究义和团运动,有一本书叫《华北动乱与恐慌》(郭大松教授对该书的暂译名――― 记者注),有望在中国出版;另一个学生Meissner,研究中国近代的碾米业发展状况。
记者:您来过济南几次,对济南印象如何?
鲍德威:与我初次来的时候相比,济南完全改变了!那么多大楼,济南已经变成了一个现代的、非常好的城市,能跟世界上很多大城市相媲美。我昨天刚刚到济南,更全面的认识得等到我在这里待上一周之后再告诉你。
关于鲍德威
鲍德威(DavidD.Buck),1936年出生,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历史系荣休教授,亚洲史特别是中国城市史和区域史研究专家,为中国城市史研究及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