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宜白领发展六大城市 天津GDP8年后超北京
2010-10-12 21:56 作者:中正 来源:
“逃离北上广”不论是一时泄愤也好,真实呼声也罢,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城市与自身之间完成双向选择,找到能够提高自身生活品质的地方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些“非主流”城市能否重绘中国经济版图,带领中国城市发展进入崭新时代,我们将拭目以待。
天津:中国改革新试验田
天津欣欣向荣
“天津是一座世界城市,是一个容纳了各国来客、建筑风格和饮食特色的缩微世界。”曾经在天津居住过的美国第31届总统胡佛曾如此描述这座城市。
在很多西方人眼中,天津曾是百年多前中国北方开放的最前沿,是接纳西方思想最积极的洋务运动基地,这样的表述,在如今欧洲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中可以轻易找到。但与西方人对北京、上海之外的多数中国大城市的印象一样,天津很多时候停留在他们旧时的记忆中。不久前落幕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把主办地天津重新带回了国际媒体的视野。它们在这里发现了巨大中国全方位崛起的又一个雄心。
英国《泰晤士报》说,中国不安于新兴经济增长点过多集中于南方,要唤醒天津这个沉睡的城市,使之成为 “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华尔街日报》称,北京决心要重振昔日工业繁盛而今落后的中国“铁锈地带”;瑞典《经济周刊》则认为,天津肩负着带动整个中国北方逐步富裕的重任;韩国媒体甚至担心天津激活中国北方板块后将给整个东北亚带来的竞争阴影。
2008年和今年的两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让世界再次将目光汇聚到天津。对于将论坛地点选在天津的意义,路透社说,蓬勃发展的新天津本身就成为关注的焦点。“北京东边130公里处的天津随达沃斯闻名世界。”德国《世界报》18日以“中国的巨型城市”为题说,在2000年的卫星照片上,天津仍像是一个典型的省级中心;仅仅10年后,同一地点的卫星照片,却显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图片:摩天大楼、立交桥和高速铁路。《华尔街日报》说,这个东部的港口城市借承办达沃斯年会,“静悄悄地在提升其国际形象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中国也在重振这个“铁锈地带”(指从前工业繁盛今已衰落的一些地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文章说,达沃斯选择中国是因为中国经济的优秀表现,而将主办地选择在环渤海湾的大连与天津,同样是因为环渤海经济这几年的优秀表现,可以说,达沃斯夏季论坛见证了“中国经济重心的北移”。韩国《今日亚洲》甚至表示,天津的经济总量3年内将超越广州,8―10年内超过北京。
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除了达沃斯年会,今年5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再次到天津滨海新区餐馆,也曾是韩国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金正日去天津是为了寻找罗先港开发模式?”韩国《中央日报》问道。该报说,金正日2004年曾去过天津,当时那里很多地方都很空旷,但6年已过,天津已经随着中长期战略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经济特区滨海新区已经变得让金正日认不出来。《朝鲜日报》还刊登题为“从滨海新区看中国飞跃发展”的文章,称这里起重机生产基地、修船厂、太阳能发电设备、粮食加工基地等大型项目星罗棋布,“园区规模令人震惊”。
天津意大利风情街
天津此次重回西方的视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被中央政府赋予了带动中国北方板块经济开发的重任。英国《金融时报》说,“将所有的筹码都放在珠三角、长三角,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而言势必会造成发展不均衡。”《泰晤士报》说,中国政府不安于新兴经济增长点过多集中在南方,因而将天津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工业基地定位为“经济增长的第三极”,而这个曾经沉睡的城市,会像80年代的深圳和90年代的浦东一样,给国家经济注入活力。“如果有一天天津被建设成为又一个上海,这并不令人感觉稀奇。”瑞典《经济周刊》说,中国经济从东南沿海向西、向北辐射已是必然趋势,而天津作为渤海沿岸最重要的城市,其任务不止在于自身的发展,还肩负有带动整个中国北方逐步富裕的重任。2008年的达沃斯年会时,“德国之声”也曾以“天津欲掀起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浪潮”为题做过报道。
在不少西方媒体看来,过去天津长期是重工业和轻工业的中心,最近几年,它向现代科技、生态和环保方向转变,这种转变也是未来中国转变的一个重要步骤。
▲有些时候,重庆是雾蒙蒙的。不过一到晴天,人们就会到公共广场放风筝、打羽毛球。图片转自美国《外交政策》杂志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在八月一期发布了2010全球城市排名,中国重庆入选65座城市之中,同时该期杂志还以图片故事的形式对重庆进行重点推介,并称这座城市是“扬子江上的芝加哥”。
芝加哥在这份城市排名中位列第六。在推介重庆时,美刊记者将之形容为“你闻所未闻的最大的城市”,整个图片故事包含图片数十张,记录了重庆上城的繁华的同时,也细致描述了重庆老区的破落,同时还不忘为重庆贴上“中国新的未来世界”的标签。
该排名由《外交杂志》联合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共同推出,也是他们第二次推出这一排名榜单。这份包含65座城市的排名榜单中,还有北京、上海、台北、广州、深圳等城市上榜。
▲建造于1945年的人民解放纪念碑标志着抵抗日本侵略者之战的结束。1950年,重庆对解放碑进行了翻新,直到上世纪80年代,它一直是当地最高的建筑。如今,在高楼大厦的映衬下,解放碑显得越发“娇小”了。图片转自美国《外交政策》杂志
“如果你错过了30年前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机会、错过了20年前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机会、错过了10年前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机会,请不要懊悔,重庆两江新区能把你的损失都弥补回来。” 在日本九州地区首府福冈,《环球时报》记者日前惊异地听到一位日本的外交官这样推介中国的内陆城市。对世界来说,位于中国大陆版图几何中心的重庆此前被认为处于“三线”,以“雾都”闻名,但近几年它却成了世界对中国报道的“中心区”。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专门介绍这个“你从未听说过的国际大都市”,《新闻周刊》称之为“代表中国经济未来的城市”。让世界对重庆瞩目的不仅是其经济增速几乎达中国平均经济增速的两倍,更让西方“感到目眩”的是其将1000万农民转为市民的宏大计划。 《外交政策》称,中国21世纪的作用可能不在于它的海军和外交,而是如何将难以想象的人口从村庄搬到城市。重庆人均GDP仍只有东部许多城市的1/3。瑞典安全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佛兰克・托比庸对《环球时报》说,重庆所在的中国西部远离海岸,这些地方的转变是考验中国的一道坎,但同时更可能成为托举中国继续发展的一个平台。
尽管西部占中国71%土地,但只占全国GDP的19%和进出口的4%。对于领导人为何选择重庆作为访华首站,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今年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十年的开始,“中西部地区目前正逐步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为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到内需主导铺路”。
▲中国西部城市重庆正在越来越快地发展,超越了世人的预期。在飞速发展的大城市重庆,横跨长江的另一座大桥正在修建之中。上世纪60年代之前,这里没有桥,现今这里的闹市区共有10多座桥。图片转自美国《外交政策》杂志 实际上,近几年重庆成了西方观察中国城市化的窗口。《纽约时报》曾称,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看到满是公寓的山丘,你会想起香港;这里密集的人口会让你想起东京;那些横跨长江两岸、如同布鲁克林大桥的工程,还会让你想到纽约。文章称,中国过去曾建设了许多大都市,从北部的天津到南方的深圳,但这些都市集中在富裕的东部。重庆的崛起是一种象征:中国正在花大力气使有着3/4人口的内陆地区能享有同样的经济繁荣。伴随重庆经济成长,这个城市每年吸引的人口相当于增加一个美国大城市的人口。 重庆显然面临极大挑战。《华尔街日报》称,尽管重庆GDP从1998年至今已翻了两番,但与沿海城市的差距依然很大,重庆人均GDP刚3300多美元,而东部许多城市已高达1万美元。在《外交政策》网站留言板上,一些曾在重庆工作过的外国人称重庆是座“充满生机”的都市,但也提醒这座“雾都”的污染问题依然存在。而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可能让这一局面再度恶化。法新社8月31日的评论担心,这样一座快速膨胀的犬城市,排出的大量工业、生活垃圾和污水,不仅给城市带来巨大压力,也威胁三峡库区的环境安全。 美国《连线》杂志8月25日在题为“藏在大雾后的发展速度最快的世界大都市”文章中写道,重庆以多雾出名,雾恰好可以用来比喻充满众多神秘之处的中国,“今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远处的前面,我们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但是更远处的事情却部分隐藏在雾里。这就是未来,我们看不清楚,但我们充满期望”。 “为什么是重庆?”这是国际媒体在关注重庆城市化发展时提出最多的问题。英国《卫报》日前的一篇文章称,重庆有许多优势,比如运输成本比较低,同时还兼有空港、水港及铁路等交通便利的条件。路透社称,中国西部内陆与世界的距离正在缩短。海外制造商向内地挺进的趋势正好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相呼应。在未来数十年内,这一城市化进程吸纳的“新市民”人数可能会超过美国的人口总数。报道还称,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加强内需正是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扭转失衡状况、进行战略转型的方式之一。 英国广播公司6月的一篇分析认为,发展重庆既意味着刺激经济内需有了新市场,更显示出中国为经济平衡发展找到了新舞台。报道说,重庆的城市化是保留旧 城,再造新城。今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继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2020年将建成的两江新区将带来6000亿人民 币的生产总值,相当于再造一个现在的重庆。
成都:未来10年发展最快城市
成都 未来10年的大都市将是哪些?也许不再是纽约、巴黎和伦敦这样的传统大城市,而像成都、重庆这样的中型城市将异军突起。 美国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今晨发布未来10年发展最快的城市,中国的成都、重庆、苏州和南京4个城市上榜,其中成都和重庆分别摘得冠亚军。 《福布斯》指出,一个城市的起起伏伏不可能那么快,但10年时间足够让一个城市崛起。 此次上榜的“未来大都市”没有了今日的“全球中心”纽约、香港和东京,也没有了新崛起的北京、上海和新加坡,甚至大型城市(人口)孟买等也没有了踪影。 榜单主要关注的是未来10年内重要的新兴城市,中国的内陆城市重庆和成都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福布斯》称,这些内陆城市成为了中国沿海大都市如上海、香港和深圳的很好的替代者。中国大胆的城市多元化战略给予了内陆城市丰富的土壤。以成都为例,四川省的飞机、铁路和公路的发展贯通了内陆城市与沿海及世界。 报道还指出,除此之外,中国的经济发展还为这些城市提供了可观的商业发展前景,为商品、服务以及投资创造了市场。
沈阳:打造城市“金色走廊”
沈阳 9月27日15时20分,沈阳地铁一号线十三号街站站厅层,一对对身着西服和洁白婚纱手挽着手的新人来到地铁自动售票机前排起长队首乘沈阳地铁列车。那一刻仅在沈阳地铁一号线举行开通仪式后几小时,沈阳机床集团50对新人地铁婚礼之旅即将起程。 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10月12日发表文章,题目:作为出路的一条“金色走廊”。文章称,北京、上海和深圳在中国的高速城市化方面做了示范,而现在二线和三线城市正在跟上来,例如工业城市沈阳。 位于辽宁省中心的沈阳不是一座美丽的城市。20年前,这座城市因为严重的空气污染和陈旧的工业设备而声名狼藉。上世纪90年代初,沈阳陷入严重的结构危机,许多煤矿、高炉、轧钢厂、化工企业被关闭,数以万计的人失去工作。 10月8日,乘客搭乘沈阳地铁一号线列车出行。 经过11天免费试乘后,沈阳地铁一号线当日开始正式载客试运营。 新华社发(张文魁 摄) 而如今,沈阳将被扩建和改建成一个现代经济大都会。沈阳的经济多种多样,它还拥有多所大学和新的高技术企业。有600万人口的沈阳属于中国二线、更确切地说属于三线百万人口城市,它显示出摆脱过去、重新发现自己和掌握未来的强烈意愿,即使现在还没有人知道这个未来是什么样子。 在城市边缘的住宅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广的公路干线把它们与城区连接起来。在内城区,人们也在忙碌地建筑,一座座旅店和写字楼拔地而起。这种建筑狂热也产生奇特的结果,例如新阿姆斯特丹区。这个区模仿荷兰的街道、市内通航运河、市政厅和火车总站,甚至街道照明灯和垃圾箱等细小的东西都忠实于原貌。但这个区最多充当拍结婚照的背景,没有人想居住在这里。 沿着从北陵公园到浑河的南北轴,城市规划人员要打造一条“金色走廊”,在沈阳劈开一条林间通道。像老的皇宫或火车站这样一些传统的重要中心位于“金色走廊”的左边。迫切需要的地铁正在修建之中。城区的街道在拓宽。 沈阳的居民数量在迅速增加,农村居民纷纷搬到城里。沈阳同时还需要为被停产的工厂和企业解雇的工人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沈阳需要创收,以便至少能够向老人支付微薄的养老金。 在陈女士的电视机上耸立着一个擦得亮亮的毛泽东半身塑像,旁边放着两束小塑料花。现年70岁的陈女士尊敬这位伟大的舵手。她说,“他有正确的思想,即便他的正确思想没有被很好地付诸实施。” 陈女士居住在沈阳铁西区,这是一个老的产业工人区。那里的住宅是在上世纪60年代盖的,它们使人想到宏伟的苏联住宅区,住户在后院种植蔬菜,退休老人晚 上聚在这里聊天。他们很少去市中心,他们不知道,他们在这里还能住多久。如果建地铁的话,他们也许得搬家。他们居住的老房子将被拆掉,新建的昂贵住宅他们 可能不再承受得起。 居住在这里的老人都在沈阳的工厂里干了一辈子,亲眼目睹这座城市的兴衰。现在他们对这座城市像电视里五彩缤纷的音乐表演一样感到陌生。
喀什:一个新的深圳 “喀什市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项目”被当地人称为“喀什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工程于2009年4月启动至今,已经完成投资7亿多元,为8600多户老城居民改造及新建了60多万平方米的新宅。 新华社记者 沈桥 摄 美国《新闻周刊》9月25日发表文章:一个新的深圳。文章说,地处帝国边疆的喀什是丝绸之路上一处绿洲。这是中国最西面的城市,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偏远地区接壤。从北京到喀什经中途转机全程需要6个多小时。从地理位置上讲,环境恶劣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将这里与中国其他地方分开,“喀什显然不是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问题分析家威利・拉姆说。 但中国中央政府正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值得指出的是,从喀什坐飞机到北京,与美国西海岸到东海岸的飞行时间是一样的。因此,如果北京的计划得以落实,喀什日后会是中国的“洛杉矶”,成为西部边陲多民族聚居地的一个区域性经济中心。 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及进一步增进与中亚和欧洲的经贸联系,当前北京对该地区倾注巨大的精力和资源,力图要让喀什改头换面。最明显的迹象是今年5月政府将该地区设为经济特区。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耀教授说,北京希望喀什成为“中国向中亚和南亚国家出口及开拓外国市场的窗口”。或者正如喀什市委书记曾存不久前所言,“我们要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喀什美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喀什要效仿的榜样是中国最成功的经济特区深圳。中央政府希望深圳不仅成为喀什的榜样,而且要充当喀什的导师。“深圳不仅要投资和给以物质上的帮助,而且要提 供管理特区、经济发展及人才管理的经验,”陈耀教授说。报道这座城市的报纸文章均提到“东有深圳,西有喀什”这句新的官方口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 罗斯中亚研究中心赵华胜教授说:“虽然过去10年里喀什发展很快,但我想今后10年会发展得更快。” 喀什得到官方的极大重视和巨大财力支持,这说明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相信,它能通过国家主导的经济发展给不安定地区带去社会稳定。中国政府还相信,在经历30 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政府仍有能力从无到有造出另一个大都市。到现在为止,一切都不错。至少在经济上喀什已算是成功。 不 过,喀什的命运并非保险无虞。尽管中央政府向喀什投入大量资金,但这个西部边疆城市的重要性与30年前的深圳不同。上世纪80年代,深圳得到中国大部分的 境外投资,特别是来自香港的投资。而喀什的外资少之又少。此外,邻国的政局不稳也会使喀什对外贸易复杂化。大多数中亚国家仍然太穷,成不了中国商品和服务 的重要市场。 给人的感觉是,喀什落后深圳几十年。但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当时也是落后北京几十年,但它迅速赶上了。倘若中国的国家主导型发展模式再获成功,那么喀什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贸易中心。
合肥:跨国公司“新宠”
图为联合利华全球CEO夏思可在合肥生产基地第三期工程奠基时发表致辞。资料图片 世界500强企业联合利华近年来先后关闭了其在中国一线城市上海的多间工厂,以及在广东省的茶叶工厂、台湾的洗衣粉厂、日本的洗发液厂等,陆续迁往安徽省合肥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联合利华工业园。 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说,目前,合肥生产基地已成为联合利华全球四大生产基地之一,2010年这个生产基地的产值、税收估计将分别超过100亿元人民币、10亿元人民币,产品覆盖到整个亚太地区。 金融危机后的2010年,投资中国的外企可能会面对一些挑战,但更多的是不断涌现的新机会。对外资企业的调查和访问显示,大批跨国公司对在华投资态度乐观,中国二、三线城市更成为外商“新宠”。 曾锡文介绍说,联合利华在上海生产时,其成本在全球工厂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没有优势。而生产基地迁入二线城市合肥后,集中整合了多家分散的工厂,实现了规模化高效率生产,再加上土地成本、人力成本较低,而电力等能源供应更为充足、区位上又紧邻长三角,联合利华合肥工业园的成本一下子降到了全球工厂的最低水平。 而在2009年,共有美国沃尔玛、德国大陆轮胎、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等5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合肥市注册了6家外商投资企业。 “一年中有如此多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来合肥投资兴业,在合肥利用外资历史上前所未有。截至2009年底,来合肥投资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5家。”合肥市商务局局长蓝天说。
|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