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协"半官方"身份之谜:双重身份 为何单向服务?
2010-08-27 17:27 作者:严虎 来源:
“我说这话是有前提的,就是要先不折不扣地把现有政策执行好,在这种前提下,观察一下,看看效果,这其间,暂缓出台新的政策,避免政策累加,造成市场的大起大落。另外,7月份,我们只是例行向国务院相关部门做工作汇报,也不是什么‘上书’……”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的“建议缓出楼市新政”之言一出口,就引发网民“炮轰”,尽管连日来他再三解释,但这并没有止住网民的质疑和不满之声。甚至一些网民开始跳出此事,进一步深挖:这个有能耐“上书”的“中房协”到底是什么样的机构,干吗老替开发商说话呀?
历史
每一次“上书”都被痛骂
8月12日,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在“2010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中房协7月份已经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议,目前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政策。此言一出,舆论哗然,这一观点被媒体和网民解读为“上书”救市,并惹怒网民:房价涨了一年了,你们不说什么;这还没真正降呢,你们就拦着出政策了。根据房地产专业网站焦点网的调查,近八成网民反对中房协的建议,认为目前的楼市新政还远远没有达到调控的目的,中房协这是在为开发商说话。
对于网民对自己的不满,朱中一感觉很“冤枉”,他认为,部分媒体和网民对他的发言有“误读”,他并不是在为开发商代言,而是希望房地产行业稳定,不要大跌大涨。
在与中房协打过多年交道的业内人士陈先生的印象中,这已不是中房协第一次“上书”了,当然也不是第一次被“误读”。
陈先生印象比较深的是2008年9月的一次。当时,市场比较低迷。有媒体报道,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在一个论坛上透露,中房协给有关部门上书了一份房地产政策调整建议,得到有关领导重视。中房协政策建议主调是改变目前“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改为“适度控制”。具体政策包括:允许地方自行救市;降低房地产交易税率;鼓励改善性住房需求等。
当时网上也是一阵狂轰,网友希望中房协多些民生情怀,少为开发商发出“救市声音”。
去年8月,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在上海的一次会上称,要十分珍惜和维护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态势,保持房地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那时,北京、上海等城市房价已经有上涨的迹象了,中房协的这种态度也引起了一些网民的牢骚,但声势与2008年和今年这次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陈先生回忆说。
身份
不吃官饭但能耐挺大
作为业内人士,中房协的每一次表态,陈先生都会仔细阅读。在他看来,完整地看,中房协的言论都有一定的理论和数据支撑,并非“雷人”之语,但为何屡屡遭到媒体和网民的“炮轰”呢?陈先生认为,这确有媒体和网民对中房协所言“断章取义”的误读成分;但更多的是媒体和网民对中房协身份的误读以及立场的反感。
“当前,房地产市场开始有些不景气,中房协作为一种官方机构,不是积极为民代言,而是试图维护当前居高不下的房价,这种做法明显地是在袒护房地产商的利益。”这是新华网评对中房协的批评;就连资深业内人士牛刀也提醒中房协:“你是一个政府的行业协会,用的是纳税人的钱。”
“和牛刀一样,不少人认为中房协代表政府,应该为民说话。但实际上,中房协的本质就是一个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团组织,它的业务主管部门是住建部。清楚这一点,就能理解中房协的一些言论的初衷了。”陈先生说。
对于人们对中房协角色的误读,陈先生说也很容易理解。“首先,从1985年9月中房协成立以来,几任会长和秘书长基本都是从住建部、建委等政府部门过来的官员,特别是会长,都是住建部副部长级别的,这自然容易让人们把中房协与政府联系起来。”陈先生解释说。陈先生还清楚地记得,2007年3月底,他参加中房协在首都大酒店举行的“2007房地产发展态势报告会”的盛况。那一次论坛上,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世界不动产联盟主席欧文等重量级人物均到会发表演讲,规格之高、阵容之强,令人对中房协的能量不敢小视。
“另外,作为行业社团组织,中房协本身也有围绕行业重点、市场热点问题开展政策调研和专题研究,向政府提出关于行业发展的政策和立法建议的职能。在今年3月底召开的中房协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中房协有关领导也提及在服务政府方面,中房协和政府关系要做到认可,亲密,离不开。中房协要主动为政府排忧解难,成为政府的得力帮手。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中房协确实承担着一些政府职能。”陈先生补充道。
饭票
靠开发商养活
据陈先生介绍,同样是在3月底的中房协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中房协有关领导还强调,中房协还要服务于行业和会员。服务于行业主要是着眼于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于会员,包括加强会员管理,督促会员单位要加强自律,不能唯利是图,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责任地产的良好形象等,当然也包括及时反映会员要求,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在中房协网站中,记者看到,目前,中房协拥有会员2300余家,其中,北京会员272家,主要以开发商、中介机构、物业公司等房地产相关企业为主。在18名副会长中,除朱中一外,其他多为全国知名企业负责人。
“中房协是全国性行业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会员交纳的会费,以及中房协组织的一些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根据对外公开的‘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费交纳标准与办法’,副会长单位,每年交纳会费10万元;常务理事单位,每年2万元;理事单位,每年1万元;其他会员单位,每年3000元;个人会员,每年1000元。既然会员单位多为开发商,为开发商服务对于中房协来说,是它天然的职责,角色在这儿呢。”陈先生说。
胡先生是中房协一家会员单位的负责人,他对记者说:“作为会员单位,经常接到中房协的一些会议通知,提供一些学术、业内交流机会,另外,公司的项目每两年还可以有机会参加行业最高奖‘广厦奖’的评选。”
胡先生还介绍,以前,没感觉中房协有什么活动,也是近几年才活跃起来的,除了学术交流、业务学习以及广厦奖的评选,这两年还倡导过“春暖楼市”、“责任地产”等行业活动。
质疑
双重身份 为何单向服务
实际上,行业协会为企业代言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包括保险行业协会、电力企业联合会等,这些协会也都扮演着企业代言人的角色,但却没受到更多的责备。而中房协作为一个中国房地产业的社团组织,它出面为开发商说话,为何总是被骂呢?
陈先生分析,目前,一线城市房价的攀升已让许多购房者处于买不起房的境地,而开发商囤地、捂盘等事件屡屡曝光,再加上开发商在公开建设成本一事上又讳莫如深,外界普遍认为,房地产业属于暴利行业。购房者难免逐渐对开发商产生不满情绪。而中房协在这种时候跳出来替开发商说话,那购房者势必会把对房价飙升的不满转移到中房协身上。
另外,就是中房协的“半官方”身份。“中房协有‘上书’的渠道,但他们的言行和做法都明显代表了开发商的利益,那么谁来做广大购房者的利益代言人呢?”一些网友纷纷质疑。因此,有网友建议,中房协要么为百姓服务,要么为开发商服务,只能选一条。向政府进言就必须考虑老百姓的声音。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