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产新政下 置业者心态一波三折
2010-08-19 17:25 作者:薛明 来源:
在中国“4・17”房产新政实施四个月的涤荡下,楼市成交量大幅下降。而在此期间,置业者已然完成“疑惑――深度观望――择机入市”三阶段的心态演变。
4月17日,中国国务院发出《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被称为房地产“国十条”。本次调控兼顾需求、供应、保障、市场规范等,堪称滴水不漏,其中尤以抑制需求层面、改变客户市场预期的策略,最迅速直效地影响了房地产市场。
基于2007~2008年的前车之鉴,面对所谓史上最严格的调控政策,购房置业者普遍将信将疑,加之政策细则的模糊,地方是否严格落实的猜测等,购房者陷入疑惑。
新政后两月间,购房者逐渐看出端倪:中央抑制楼市的决心日益明朗,各地方政府配套出台实施细则,调控重拳轮番打出,房地产交易陷入“量减价滞”状态。于是购房者由初期的疑惑性等待转为更趋理性的深度观望,关注着降价进度,等待新政效应进一步体现。
进入七月,购房者置业心态却逐渐发生转变。购房客户发现尽管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下降,但价格依然保持稳定,观望的心态开始有所松动,在观望气氛逐步消散的情况下,开始伺机出手。广州中地行市场研究拓展部18日分析说,新政差别化调控的实质性影响亦在此时充分体现,楼市中三类购房心态逐渐显现。
广州中地行指,第一类心态为刚性需求,择廉出手,这主要体现在首次置业者身上。调控政策唯对首次置业者仍留有优惠的余地,并不对首次置业者构成购房障碍。他们终将伺机选择性价比高或者价格支撑力较强的楼盘入市。从近期广州东湖映月、保利城花园等楼盘的热销就可以看出,集合了实用、经济等特点的中小户型高性价比产品成为刚性需求的首次置业者的首选。
而改善型置业者则持第二类心态:门槛提高,择优入市。虽然改善型置业者并非新政重点打击的对象,却成为这场变革中最受伤的群体,购房成本大幅提高,实力较弱、只能通过贷款购房的置业者也只得望贷款政策兴叹,而实力较强的改善型消费者必然产生心理落差,将瞄准资源相对优厚、品质较优的楼盘,看准时机,择优入市。
受政策打压、最为受挫的投资购房者的心态不得不调整为:另觅方向,投资转移。由于调控政策收窄了商用物业和住宅物业的投资门槛差距,而商用物业及商务公寓由于有很强的经营性,回报率高,优势明显,会吸引投资者改变投资方向。另外,投资者或深入内地,寻找价格低洼的投资地区。
此间业界人士称,在环环相扣的市场规律下,购房者心态的变化,将直接决定房地产后市的方向。高房价市场基础缺失之下,开发商方面也不能再盲目自信,重新思考战略部署方为上策。 中新社记者 索有为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