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重铸价值链 中国地产10年“迷途知返”
2010-07-15 23:31 作者:赵尔印 来源:
楼市何去何从,短期看还不明朗刘陈平摄
从1998年的房改开始,房地产被正式定位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03年房地产被首次定位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到2010年新政,房地产经济增长功能与民生功能被等量齐观,中国房地产业一直在宏观经济指标和激烈的民意之间左右摇摆。
如今,新政三月观察期满,未来楼市将走向何方?在保经济增长与民生冷暖并重的宏观背景下,房地产业该如何厘清新时期角色和价值定位?近日,面对调控转向的传言,住建部等三部委第一时间的出面澄清,或许表明,以新政为起点,重铸房地产业价值链的全新时刻已经到来。
三部委重申调控禁令,或将意味新政观察期满,终结房地产投机,重铸行业价值的时代到来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过去那种依赖高地价、高房价的粗放式赢利模式将难以持续,试图从土地价格的快速上涨中获取高利润也将变得更加困难。
调控VS误伤经济 新政观察期结束楼市如何走?
“为避免误伤经济,楼市调控可能近期转向。”近日,在新一轮宏观调控实施3个月,被业界认为“观察期”已满的背景下,房价走势以及行业宏观层面将面临怎样的变局又成了市场各方议论、关注的焦点,在成都开发商中,对于宏观调控将进一步从严或放宽这一问题,也呈现出乐观与悲观两种不同意见。
成都一家持乐观观点的开发商援引上海媒体关于有关机构受高层委托6月底奔赴上海、广州、深圳进行楼市调研的消息认为,调研目的直接定位为更真实地了解目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防止楼市调控对经济造成误伤,为制定下一阶段楼市调控政策做准备,“这或许意味着下一阶段甚至可能是近期,有关部门将对调控措施进行优化,避免整个行业急遽不景气连累整个经济”。
在近日本报举行的“新政及房地产未来趋势”的圆桌会上,成都本土一开发商明确表示,从全国许多城市来看,房价依然处于博弈状态,松动有限,无论是预期目标达成还是维护政策的稳定性,新政短期内不会鸣金收兵。“随着调控的阶段性成果不断出现,政府暂时不会出台进一步更为严厉的调控措施”。针对市场上关于部分城市放宽三套房贷、新政转向的说法,近日,住建部等3部委也在第一时间澄清,坚决执行二套房和三套房的认定和贷款标准。
市场将向何处去?短期看,答案并不明朗。
民生功能VS经济增长 重新定位“房地产新10年”
尽管短期内难以把握行业的波动,但业内人士认为,梳理商品房10多年的发展历程,新政的实施,实际上标志着房地产行业的角色和投资价值必须发生调整和变化。
在地产观察人士、成都朗润地产机构总经理白林看来,1998年房改,房地产被正式定位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调控,房地产被首次定位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10年新政,房地产的增长功能与民生功能被等量齐观。“政策基调的转变意味着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角色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对民生功能的强调就意味着‘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将成为一段时间地产调控政策的长期考虑”。
对此,西南财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继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强调的还是经济增长功能,其导向就是资金、金融、税收等经济要素刺激房地产向消费靠拢,一定程度上导致房地产投资过热,甚至是投机行为泛滥,经济结构失衡。2010年新政将民生功能纳入视野,将经济增长与民生功能放在了等量齐观的位置,这意味着相比上一个10年来说,整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已经发生调整,必须重新思考自身的价值。
价值创造VS投机主义 房地产企业须重铸价值链
“对非理性房地产企业,新政意味着冬天,但对于理性进入这个行业,信奉创作价值、追求合理利润的企业,新政也是一个稳健发展的时机。”房地产企业如何应对挑战,7月7日,在隆鑫地产在成
都举行品牌发布会上,隆鑫控股副董事长彭勇坦承,新政会加大房地产企业透明度、公开度,推动一批有理想的企业成为“企业公民”,其核心就是整合金融等上下游资源,创造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彭勇认为,经过10余年发展,房产企业已经过了“早期灰色期”、“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三个阶段,进入了资源整合能力竞争阶段,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过去那种依赖高地价、高房价的粗放式赢利模式将难以持续,试图从土地价格的快速上涨中获取高利润将变得更加困难,适应新的行业价值定位,只有具有房产价值链整合能力,为市场创造更多客户价值、追求合理利润的“玩家”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记者肖建
新闻・娱乐・时尚・俱乐部・BBScd.qq.com
房产・汽车・搜购星期五・教育・求职・餐饮・旅游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