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多家银行“变相”停办二套房贷 另谋出路
2010-06-28 17:26 作者:赵尔印 来源:
新出台的二套房“认房又认贷”的政策在烟台已经执行了一段时间。对该政策,市民也有了新的感受。
26日,本网相继接到多位市民的电话反映,现在去银行办理二套房贷更严格了,按照银行的条件,根本就办不出来贷款,“这跟不办有啥区别”。
接到市民报料后,记者立即先后对市区多家银行进行了采访,发现不仅有银行大幅度提高了办理二套房贷的门槛,有的银行对二套房贷款新政还有点“水土不服”。
二套房贷款新政经过一段时间的执行,异地查询所持住房、伪造自住证明等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成为推行下去的“绊脚石”。
部分银行间接暂停二套房贷
“虽然二套房的业务没有暂停,但现在我们很少办理了。”上午,记者来到了烟台的一家股份制银行,其个贷部门负责人刘婕对本行二套房贷业务现状直言不讳。
记者了解到,虽然这家银行目前完全按照新政“即认房又认贷”的政策放贷,即执行二套房首付为5成,利息执行基准上浮10%,但却大大提高了放贷的门槛―――就是需要客户提供自住证明、而且贷款申请人必须是本地户口等多个条件。在该银行大厅,一位市民说,银行提出的这些条件,相信没有几个人能满足。
随后,记者以顾客的身份先后走访了市区其它几家银行,发现各家银行虽然承诺可以办理二套房贷款业务,但都提出了各种苛刻的条件。市区某银行的工作人员张子坤表示,“现在对申请二套房贷业务的贷款人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原来对抵押住房贷款最高期限为30年,而现在最高却是20年甚至更短。而且,对住房的地段、房龄和升值价值有一个很严格的规定。”
一位银行工作人员承认,二套房贷门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该业务已经暂停办理了。
当然,也有个别银行的二套房贷业务较为宽松。“只要申请贷款人有稳定工作、贷款购买新房,我们仍旧接受申请,一般一周的时间就可以办理。”烟台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如是说。这样的银行毕竟不多。
烟台二套房贷业务量急剧萎缩
受门槛抬高和“认房又认贷”的影响,烟台多数银行的二套房贷业务量急剧萎缩。
“今年房市本来就充满了变数,在双重政策的打压之下,我们银行的二套房贷业务量一直为零。”接受采访时,烟台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廖文超毫不讳言本行二套房贷业务的艰难现状。
这也印证了烟台部分银行“变相”停办二套房贷的说法。
记者又了解了其他几家银行,这些银行均表示二套房贷业务量同比去年下滑严重,发展十分不理想。
为了保持一定的业绩,一些银行不得不“另谋出路”。一家银行零售信贷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该行个人按揭贷款业务受房贷和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很大。银行的个人按揭贷款业务开展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各家银行现在已不把房贷业务当作主要业务,而是开始转战汽车贷款、经营性贷款业务等其他的业务领域。
政策漏洞成为新政执行的“软肋”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虽然一些银行“认房又认贷”要求很苛刻,但对一些“头脑灵活”的购房者来说,仍有空子可钻。
下午,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烟台银行在执行放贷政策的时候,面临着两方面的难题:一是银行本身缺乏可靠的查阅客户家庭名下房产的系统和途径,另一方面,“异地查询”尚有漏洞。
这两个漏洞为一些购房者成功办理房贷提供了空间。
“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认房。”刘婕说。她解释,全国范围的住房交易系统并没有联网,市房产交易中心只能查到整个烟台市区范围的住房交易情况。
“也就是说,如果一名市民在其他城市购买几套住房,但在烟台没有一套住房,这名市民在烟台申请住房贷款的话,就会按照首套房贷的政策执行。这对那些投资者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基本不受认房又认贷的影响。”张子坤说。
采访中,多数银行从业人员认为这是二套房贷新政执行的“软肋”,也是一些银行变相停办二套房贷的原因。
与此同时,部分二手房住房性质复杂,如一些早前国家分配房屋,未上市交易的,核查起来难度很大。 “现在我们的做法是,由银行开具证明,房贷客户可以以此凭证到房屋交易中心,打印其家庭为单位所持住房的明细,这份明细单目前是办理房贷必须提交的材料之一。而对于未登记的住房并不能查到。”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