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班路上耗时全球领先 家离单位越来越远

2010-06-07 21:56    作者:赵尔印   来源:  

全国50个代表城市中,北京上班平均花费时间最费时,为52分钟,其次是广州为48分钟、上海为47分钟。牛文元教授认为,上班路上花费的时间说明,城市化的发展带来比较严重的交通流量瓶颈,交通发展跟不上城市化,应引起重视。

 

  全国50个代表城市中,北京上班平均花费时间最费时,为52分钟,其次是广州为48分钟、上海为47分钟。日前,由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牵头,组织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研究成果――《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发布该信息。城市快速膨胀

  家和单位距离越来越远

  英国咨询公司雷格斯公司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上班族每天在上班路上(从家到单位单程)花费的时间领先全球。

  《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在列出的50个主要城市中,有17个城市上班平均花费的时间大于30分钟。北京市上班平均花费的时间最长,为52分钟,其次为广州48分钟、上海47分钟、深圳46分钟。

  我国知名学者牛文元教授说,时间表的制定依据了产业人口分布、平均上班里程、人均道路长度、城市立体交通建设率、公共交通出行率这五大因素。为准确反映各城市不同人群上班的花费时间,上班族的交通方式分为了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和小汽车等几种。

  “这个上班时间表能说明很多问题。”牛文元教授认为,上班路上花费的时间说明,城市化的发展带来更大的交通流量需求,交通发展跟不上城市化。时间表还体现了现行的城市交通状况、城市的宜居程度以及统筹城乡过程中,如何克服城市化的问题。“一个城市上班总是堵,肯定不好。”

  在表中可以看出,在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大都是发达城市。其中一线城市全部上榜,且一线城市的上班花费时间都在40分钟以上。

  而相对于一线城市,欠发达城市上班时间花费较少,平均时间在24分钟左右,低于50个城市的平均水平,更低于一线城市将近20分钟的时间。

  世界城市研究员、北京社科院城市研究所齐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说明,在这些快速发展的大城市中,除了交通设施没有赶上城市的快速发展外,城市的快速膨胀,使得居住地和上班地越来越远,也就导致了发达城市上班路上耗费时间相对于欠发达城市较多。

  牛文元教授认为,上班路上花费的时间说明,城市化的发展带来比较严重的交通流量瓶颈,交通发展跟不上城市化,应引起重视。

  洋专家“药方”:

  大企业也可尝试在家办公

  雷格斯公司的这项调查,涵盖了13个国家的1万多名上班族。

  结果显示,中国上班族每天平均有42分钟用在上班的路上,印度人需要39分钟,排在第三的比利时人需要37分钟。相反,在地广人稀的加拿大,人们平均只需22分钟就能到达工作地点。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分析认为,中国城市的拥挤是导致上班时间过长的一个原因。

  调查还显示,早晚的“漫漫长征”不光消磨了宝贵的时间,更令许多上班族萌生去意,其中中国和南非的上班族这种念头最盛,各有32%的受访者表示不堪忍受过长的上下班时间而准备换工作。

  针对这一问题,雷格斯公司的建议是采用更弹性的工作方式,允许员工在家完成部分工作,不仅中小企业,大企业和公共服务部门也可以尝试这种做法。

  延伸阅读

  2020年前北京将迈入万亿俱乐部

  该报告除了公布50个城市的上班时间排行榜外,还公布了2020年前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这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我国知名学者牛文元分析,在对百强城市经济发展潜力的预测中,先后有82个城市的GDP将在2050年前迈过万亿元大关。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等21个城市将率先在2020年及以前进入万亿元俱乐部。

  2030年,将是GDP超过万亿的高峰,尤其是在2021年-2030年,共有37个城市将进入万亿元俱乐部,这占到全部万亿元俱乐部城市的近一半。

  目前,百强城市用仅占全国2.65%的土地面积,承载着17.57%的人口,同时贡献了全国一半以上的GDP,达52.52%,但也消耗了53.05%的总能耗。解决能源高消耗问题也同样需要从这些城市入手。“城市低碳化的成功,就是国家低碳化的成功。”牛文元说。

  据《法制晚报》、《华西都市报》报道

  纵深

  我国累计投入超2万亿仍难遏城市交通拥堵

  记者日前从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获悉,自2000年以来,我国城市道路与公共交通投资累计超过2万亿元,但仍无法遏制城市交通拥堵的蔓延。

  2008年我国私人轿车占民用轿车的比例高达80%。以小汽车快速增长为核心的机动化发展趋势,给应对城市交通拥堵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方面是需求猛增,另一方面是城市交通供给受到资源条件的严格限制――在满足城市其他功能用地的情况下,人均道路用地只能维持在12~15平方米,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供给的增长空间已经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居民出行结构小汽车化加剧了交通供需矛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等特大城市,小汽车出行比例不断上升,北京已超过30%,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大多在20%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专家认为,交通需求管理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势在必行。其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交通需求管理的核心举措。

  然而,发展公共交通需要一定时间,为了加快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转变,也为公共交通发展赢得一定的时间,专家建议在一定阶段内,对城市道路交通这种准公共产品采用经济办法进行交通需求管理,如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停车收费、实行拥堵收费等。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赵杰介绍,英国的伦敦,美国的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州,新加坡等都通过收取包括道路拥堵费在内的一些经济手段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取得不错的效果。

  不可否认的是,交通拥堵收费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涉及资源使用及不同群体利益的重新分配。

  在专家们看来,无论是通过行政手段还是经济手段来限制交通需求,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城市道路空间资源有限情况下的无奈选择。城市交通拥挤的真正改善,根本措施还在于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同时改善自行车和步行等非机动交通的出行环境,为相关利益受损者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 据新华社

  链接

  世界132城市生活成本

  上海排第45北京排第57

  根据英国《 经济学家》 杂 志日前对世界132个城市的生活成本调查,2009年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前三名分别是巴黎、东京和奥斯陆。北京排名57。

  2008年,巴黎的排名是世界第二。2009年,东京比2008年上升了4个位置,居全球第二。

  据了解,《经济学家》每年对全球约130个城市的生活成本进行两次调查。这份调查旨在为公司管理人员和他们的家人前往国外生活时,提供一些成本计算上的依据。

  挪威首都奥斯陆自2005年起,取代日本首都东京,成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而2009年的报告中,第一的位置却让给了巴黎。

  中国上海2008年全球排名第45位,而2009年上升了5位,超越了莫斯科。北京位于第57,只上升了一个位置。

  该调查不以居民的购买力为标准来决定排名,而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来划定生活成本的高低。

  《经济学家》的调查将所有的数据都以美元为单位来进行,以便更好地比较住房、服装、食品等多方面的商品物价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专家徐逢贤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城市生活成本指数指家庭收入用于家庭生活消费的百分比。

  徐逢贤说,北京目前的城市生活成本指数在32%-35%之间,表明北京已处于初步富裕的阶段。

  这个指数低于28%则说明城市更富有,人们的生活基本支出更少,城市也就更加富裕。

  北京整体生活成本曝光

  平均月房租四千

  日前,根据瑞银对73个城市的《收入与价格》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和北京在生活成本方面均排名中游。

  北京的房价永远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按照瑞银的计算,在北京,租住一套市中心附近房龄为30年以下的中档三居室,每月需花费760美元(约合人民币5190元),而北京的平均月房租为600美元(约合人民币4099元),这一价格只有香港(1430美元)的一半不到。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砖四国的几个受调查城市中,北京低于莫斯科的1050美元,与巴西圣保罗的670美元差距不大,但是远高于印度德里的370美元。

  北京的出行费用在此项排名中表现不错。人们两块钱内就可以买到一张公交或地铁的单程票,在73个样本城市的最廉价公交系统中排名第四。而全球平均价为1.4美元。

  据《法制晚报》

admin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