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济南"胶囊公寓":不足80平方米隔7个单间
2010-05-26 17:43 作者:李玉坤 来源:
在山大南路一栋居民楼内,刚毕业的大学生正在过着“蜗居”生活
随着求职旺季的到来,济南的短租房市场最近格外热闹,大大小小的公寓中住满了年轻人,他们或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或是毕业不久刚刚工作的职场新丁。
从异乡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他们仍然偏好在高校周围的短租公寓中落脚。并且,在住宅租金均价接近1000元/月的济南,也只有这里,还能提供短于三个月的租赁期、便宜的房租和一张简陋的床。
青春的梦想与创业的激情,就这样,被塞进了一个又一个七八平方米的“胶囊房”。
废旧厂房变身“胶囊公寓”
清晨5点多的济南大学还是一片宁静,小孙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出位于校园西南角的短租公寓,去教学楼的公共厕所“上大号”。“禁止大便”是小孙入住这间短租公寓后房东交代的第一句话。公寓的房间内虽然有独立卫生间,但由于是房东自己改造的管道,下水很困难,很容易造成堵塞。
住到这里快一个月了,小孙的衣服一次都没有洗过。因为简陋的洗脸台直径还不到20厘米,不足7平方米的房间也实在没有地方晾衣服。
小孙今年研究生毕业,一个月前来到济南求职。经同学介绍,小孙才找到了这家由学校老印刷厂的厂房改造而来的短租公寓。不足100平方米的空间被隔成10个单间,每间月租金750元。
虽然是由厂房改造而来,但比起小孙之前看过的几家,这间公寓有宽带、有风扇,条件已经很优越了。让她担忧的只有对面的男生公寓和不时来“做客”的老鼠。
不足80平方米隔出7个单间
李强从山大毕业接近一年了,他住的短租公寓位于山大南路的一个居民小区内,从外面看,就是一间不到80平方米的居民房。但房间内部,却被简易的隔板重新分割出7个小间。
房客有男有女,还有情侣,加上他,一共 8个人,都是即将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大学生。除去卫生间和厨房,每个人的私人空间只有6个多平方米。
人员多而杂,作息时间也不同,房间隔墙是三合板做的,厚度不足5厘米,基本“形同虚设”。李强在自己的房间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隔壁好几个房间的声音。别人看电视,他也被迫听电视,经常是刚睡着,就被吵醒。
渐渐地,李强开始失眠了,数羊、戴耳塞、听音乐等各种办法都试过,还是无济于事。10个人的作息怎么可能统一呢?他也想过搬家,但租金差不多的房子条件也差不多。
城边“学生村”渐成规模
下午6点,102电车抵达了终点站,郑丹丹下车后,从包里掏出一双黑色的运动鞋换上。她也是从外地来济南求职的应届毕业生,现已在一家单位进入了试用期。
从车站到住处,她还要穿过一个胡同,走一段土路,为了保护为新工作攒钱买的鞋子,才想出了“换鞋”这招。
她租的房子在济南大学附近的后龙窝村。放眼望去,村民们自己建造的各种砖房形态各异,门上多数都挂着学生公寓的牌子。路边,村民老赵正在忙活着:拆掉原来的平房,建一座四层小楼,每层将被隔成10个小间,专供出租。
丹丹与其他5个人合租的房子里,破旧的床、桌子和椅子是仅有的家具。整个后龙窝村这种“胶囊公寓”有几百间,其中8成住户是大学生或职场新人。丹丹说:“在这里,招聘类报纸最吃香,每天早上一个个都拿着报纸,奔波在找工作的途中。”
村民自己盖的三四层小楼,大部分地基还不到半米,楼板很薄,二楼拖地,一楼漏水。做饭、烧水主要靠高功率的电热设备,卫生间条件也很差。
丹丹现在每天最发愁的就是“下班回家”,她也想换个地方住,但见习期每个月仅仅800元的收入,还是把她困在这250元一个月的“胶囊”中。
求租者多 租金上涨
济南“胶囊房”市场供需两旺
最近几日,记者走访了山大、山师等高校周围的多个小区,发现几乎每个小区都有居民将住宅改成“胶囊公寓”出租。还有两家公寓的主人正在将房间内的单层床换成双层床,准备再多招几个人入住。
“胶囊公寓”租金上涨
“胶囊公寓”的房东们表示,现在求租的人很多,只要在校园内贴个小纸条,一天内就能招满。离高校较近的房子更是一床难求。也有越来越多的济南人动手改造自己的闲置住所,“当房东”成了新的生财之道。
济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葛金田教授说,租住“胶囊公寓”的学生可分为三个类型:一、已经就业的学生。租金低,交通方便和对周边环境的熟悉产生的安全感是他们入住的原因;二、已经毕业,但是不想马上就业的人。这部分人虽然离开了大学校园,但是会选择继续读研深造或继续找工作。除了租金可以接受,他们还可利用学校的环境学习;三、外地在校生假期暂留济南。
需求旺了,租金也随之上涨。后龙窝村公寓单间的价格已从最初的150元涨到了250元一个月。而小区里的“格子间”已经到了月租300元以上。
“短租房”成投资新风潮
在楼市调控的大背景下,近期二手房交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也让一部分原本打算出售房屋的人,重新打起了出租的主意。从利润上说,“胶囊公寓”显然比传统的出租方式大得多。
玛雅房屋经纪人王先生说,在甸柳庄、明湖路等地段附近的小区内,正涌现出大批带隔间的出租房,一般两室一厅10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隔成8至10个小间,每间月租300元左右,8个小间就是2400元;而该地段整租的房屋,每个月的租金是1700元左右。两相比较,前者的利润比后者多近30%。
在城市周边,大学生聚居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济南科苑房产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峰说,前后龙窝村、姚家、七里堡是济南最有代表性的大学毕业生聚居区,总计有上万间“胶囊房”。
户籍制度挡住廉租之路
不少“胶囊族”表示,他们并不喜欢住在这种地方,也担忧各种安全隐患,渴望住正规的出租屋,比如国家提供的廉租房。但按规定,廉租房只适用于有本地城市户籍的住房困难群众,他们无缘消受。
从河北来济南找工作的小赵说,这是一个涉及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问题。而在这个严肃的话题背后,则是活生生的生存困境,是面包和房租,是交通费和电话费,是娶不起媳妇和养不起爹娘。
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教师廉思是最早关注“大学毕业生群居现象”的学者,出版过《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据他估计,在全国,借宿在各大城市“胶囊公寓”中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可能超过100万。他们从事临时性工作甚至失业或半失业,年龄集中在22―29岁。他们的居住环境通常是面积狭小、租金低廉、卫生条件差、安全隐患大的出租屋,平均月收入低于2000元,根本无力承担正规出租房的租金。
拿济南来说,一套普通住宅二居室的月租,基本相当于当地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
用廉思的话说:“大学毕业生的住房问题,教育部门想管管不了,因为教育部门只管在校生;人事局也管不了,他们只管有户口的;劳动保障部门也管不了,好多人并没有与用人单位签劳动协议;城建部门也要有本市户口才能有房子,也管不了。”在高房价的挤压下,大学毕业生正成为“新弱势群体”。
私房“胶囊化”是“堵”还是“疏”?
私房“胶囊化”一方面埋下了治安隐患,一方面却又确实解决了留济大学毕业生的生存需要。对于这一趋势,社会应是“堵”还是“疏”?
后龙窝能否成为唐家岭?
唐家岭曾经是北京最著名的大学毕业生聚居村,现在,在政府的介入下,该村已经开始进行全面的拆迁改造。按规划,那里未来将建造起一座座标准化的“白领公寓”,成为全国率先试点“青年公租房”的地方。
唐家岭的改造是否可以作为后龙窝等济南“胶囊村”发展的范本?
济南的“胶囊族”们当然盼望着有这个设想成为现实,期待由政府出面,试点建设公租房,面向外地来济的高校毕业生,建设廉租宿舍。
但李峰认为,由政府投资兴建公租房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会很多,比如人员如何管理、收费的标准怎么制定等。由于求租者租住情况太复杂,收费标准不好掌握,多数物业公司肯定不愿接这样的项目,并且公租房的人工费一般为每平方米3毛钱,加入人工费后,房子租金又被抬高,必将减少求租者市场。
引导民间力量提供住房
葛金田院长也表示,对政府来说,并不一定要亲自出面建设公租房。可以多利用民间的力量,例如“胶囊公寓”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既能为出租房屋的人带来收入,也能带动与年轻人相关的产业的发展。政府还可出台政策鼓励开发商投资廉租房和青年公寓,并提供配套的娱乐设施,从而给予大学生生存必要的保障。
当然,如果管理引导不善,“胶囊公寓”也可能会诱发一些不健康丑恶现象和行当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隐患。这就需要对其合理引导和规范,使其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