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家央企退房无人敢接 商业地产将先被清退
2010-05-13 18:26 作者:赵尔印 来源:
国资委有关人士8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国资委要求非房地产主业中央企业15日内上交退出方案后,78户非房地产主业央企均已如期向国资委上报了退出方案。
这位官员表示,央企对退出问题十分重视,召开了多次会议,对如何退出房地产业务进行了认真研究。“78户央企100%都上报了方案,在退出问题上态度都非常坚决。”
对于非房地产主业央企退出问题,国资委主任李荣融8日在参加“中央企业抗旱救灾第二批捐赠仪式”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进行了回应,表示“我们将履行我们的承诺”。
此前的3月18日,国资委曾表示:“处于调整阶段的中央企业集团下属控股或参股的房地产公司,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15个工作日内制订有序退出的方案。”
据了解,国资委目前正在加快汇总相关方案,并将与相关央企举行会议以进一步协商和完善退出方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商业性房地产将首先被清退。
不过,国资委官员表示,要求78户央企立即退出具有一定困难,“退出需要一个过程”。非房地产主业央企情况各有不同,许多企业从事房地产业务并不是盲目进入,而是存在历史原因。
据了解,78户央企中包括由于重组了地方企业而拥有房地产业务的央企;因为所属企业在独立的工矿区或采煤塌陷区,厂区设施、职工住房等需要自行开发的央企,以及本来就有房地产业务,但并未被列为主业的建筑施工类央企。
此外,一些央企上市公司退出房地产必定会涉及股民利益;一些央企电厂因为城市扩张必须关停,其自有土地能不能开发涉及工人如何安置的问题。
该官员表示,非房地产主业央企退出其实一直都在进行。国资委将根据企业反映的实际困难,继续协助和指导企业做好退出工作。
据国资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先后确认和公布了16家以房地产作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户数由原来的728户减少到目前的373户,集中度明显提高。
2008年,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下属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共227户,约占中央企业全部三级以上房地产企业数量的60%,但销售收入仅占到15%,利润只占7%。
央企地产成"烫手山芋"? 6央企地产项目无人接
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的6项央企地产项目无人接盘―――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转让旗下北京金中都置业公司80%股权,挂牌1.84亿元;中国核工业集团转让下属北京新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8%股权,挂牌432万;中石化下属北京燕山石化公司1元价格转让其持有的珠海市华瑞物业建设有限公司50%股权;哈电集团“打包”转让哈尔滨哈电地产置业股份有限公司35%股权和东力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5%股权……记者昨天从北京产权交易所获悉,6项正在挂牌转让的央企房地产项目,虽然市场关注度也比较高,但是截至目前,却都未找到合适的接盘方。
“目前,挂牌的央企项目基本都是到期或者已经过期的,但是至今还没有相关项目正式签订转让协议。”对此,北京产权交易所有关专家表示,“这应该和刚刚出台的一系列地产调控政策有关。前景不明朗,很多原本有意接盘的企业就不得不选择了暂时止步和观望。”
而就在投资者的观望中,央企想转让出去的新项目则是层出不穷。最新挂牌的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转让旗下北京都市圣景房地产开发公司100%股权项目,该项目挂牌将在6月4日结束,转让资产除标的公司100%股权外,还有约6500万元债权,挂牌价格总计1.26亿元。主要受让条件为,需意向受让方或其控股母公司注册资本不少于7亿元,具有房地产开发经验等。
“类似这样的央企转让的地产项目盘子都比较大,其中有一些项目还是当年的‘地王’项目,转让价格自然偏高;另外,部分央企的项目还有很多类似拆迁和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这也让很多投资方因此却步。” 业内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央企转让项目具有的这些特点,对接盘方就提出了很高要求,不仅要有相当的实力,更需要有丰富的业内经验,而这样的房地产企业实在是少之又少的。
据悉,今年3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要求78家非房地产主业央企限时退出地产业务;到目前为止,各个央企都已制定了退出计划。“央企退出地产业务其实非常复杂,比如有些项目是央企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的,有些项目则是工程已经开工在施的,这些项目的‘退出’都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业内有关专家表示,“央企转让的很多地产项目,更像是一块‘烫手的山芋’,热度很高,关注度也很高,但是却无从下手,或者根本就无人能接手。”
潘石屹被央企地王逼出北京 50亿押宝上海
资本,能够使人趋之若鹜,也能让人被迫离场。在充满惊险和暗牌的中国地产界,思者如冯仑,善者如王石,狂者如任志强,而精明之人非老潘莫属。
十分有趣的是,正当华远地产总裁任志强在北京土地拍卖市场上被央企“边缘化”之时,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要“出京”的消息不胫而走,外界纷纷揣测其动机究竟是出于战略需要还是被逼无奈?面对不甚熟悉的上海滩,精明之人潘石屹来到精明之地,又会有何种前途命运呢?
“梅陇镇广场怎么走,我不认路,谁带带我?”3月25日,在SOHO东海广场租户签约仪式之后的一个小型聚会上,潘石屹拿这句话询问在场的记者朋友们。即便行走在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南京西路,陌生之感对于潘石屹来说也会油然而生。
不过,对于地产商来说,“认地儿显然比认路更为重要”。今年3月,潘石屹已经开始谋划在上海攻城掠地的新布局――他看上了位于虹桥国际交通枢纽附近一幅体量颇大的地皮,该块土地位于长宁区辖区内。
投入一半以上土地购买资金,或当上海“地王”
在目前房地产形势不甚明朗的情况下,潘石屹的上海之旅会不会是一次剑走偏锋呢?对于3月末的这次上海之行缘起,潘石屹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除了参加SOHO中国东海广场租户签约仪式之外,这次来上海主要是谈新项目的。”
潘石屹说他此行除了见了东海广场所在的静安区领导之外,还与长宁区区长李耀新进行了会面,谈话内容主要涉及将在该区购买一幅较大面积的土地,并根据规划进行综合性的商业开发。
一位熟悉SOHO中国地产业的人士这样告诉记者:“老潘杀回上海又偏偏再次选中了长宁虹桥地区,明明就有‘雪耻’的意思。”
早在2007年,潘石屹就曾相中上海长宁区虹桥的一块土地,但那块地最终落入了澳门“赌王”何鸿銎煜隆E耸屹由此撂下一句“三年内不进上海”的狠话。而如今,三年约定将过,潘石屹故地重游,自然感慨。
在3月25日的媒体见面会上,针对为何看中长宁虹桥的问题,潘石屹给出的答案很简单,虹桥交通枢纽集聚了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从全球来看都很难找到这样一个点,这样的区位优势会使之迅速崛起。
“很多问题和数字不能说得太细,”面对记者的层层逼问,潘石屹选择了左躲右闪,顾左右而言他,或许是担心竞争对手知道了他的底牌。
在采访中,潘石屹明确表示,今年他将动用公司土地购买资金的一半以上投资到上海,金额达50亿元以上。他还透露,目前,SOHO中国的账面现金为120亿元,银行授信贷款额为180多亿元,两者相加使其在今年可调配金额能够达到300亿元以上。
为了购买这块位于长宁区虹桥的土地,潘石屹也坦言并不排除SOHO中国将会在上海拿“地王”的可能性,这也透露出其出战必胜的愿望。
破例进军商业住宅市场
SOHO中国在北京发展(香港)十年几乎不涉及住宅市场,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写字楼和商业地产。但潘石屹或许将会在上海滩“破一回例”。
“‘参数化城市’是长宁这一综合项目的设计理念。”潘石屹向《中国经济周刊》回忆说,“我在和长宁区领导谈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很积极,双方达成一个共识,应该强调融合性,建设一个多功能的综合体,集中了住宅、办公、娱乐等各类项目,满足人们基本的日常生活。”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长宁区政府与SOHO中国双方就政府服务、税收优惠、人才配套等问题进行了磋商。SOHO中国已经多次向长宁区提交了具体的规划方案,某世界著名地产设计规划公司也已经参与其中。目前的方案已经较为深入,如果潘石屹拍得该块土地,整体项目有望在2015年之前竣工,届时,长三角企业将会有较多在上海建立总部或办事处的需求。
在潘石屹看来,相比北京的房地产行业,上海更为市场化、专业化。然而,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使得上海写字楼市场过于注重高端市场,看中国际化,缺乏必要的区域和品牌融合,这也导致上海的写字楼空置率一直居高不下,使得定位于本地企业和长三角企业的写字楼总体供给不足。SOHO中国要做的则是填补这一相对缺失的市场。
“通过收购的方式拿项目(东海广场)只是特例,”潘石屹坦言,“其实在拿东海广场前后已经与长宁区领导有过接触了。”据介绍,目前,SOHO中国在上海已经有百来个员工,其中70%到80%是本地员工,他们正是作为SOHO中国拓展地方业务的人才储备。
“我让土地价格搞乱了”
事实上,如果说挺进上海滩早有计划的话,把今年甚至未来几年的战略重心放在上海,对潘石屹来说,却多少是无奈之举。
仅仅10个月前,北京四环的土地拍卖价格折算每平米均价1.6万元,而如今北京五环的土地价格折算每平米均价已高达2.75万元,这不得不说缘于“地王”们推波助澜式的举牌。
沉浮商海多年的潘石屹也直呼看不懂当前房地产市场,一边是“地方凶猛”,而另一边则是“低租金回报率”,这也使得他不得不惊呼“我让土地价格搞乱了”。
“房地产已经得了癌症,把其他领域的资源都吸收进来了。经过化疗之后,原来的癌细胞更厉害。”潘石屹称,国资委提出,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但留下来的16家央企力量更强大,如果硬拼自己将一直拿不到地。
“很多央企,比如中化,他们会跟在SOHO中国后面举牌,因为他们认为潘石屹都算好了,只要比潘石屹多1000万压着他就行。一个项目几十亿多一千万算什么。今天中化压我,明天中粮压我,后天换其他的,照这样的格局,我估计一直拿不到地。”潘石屹向记者说出了当下在北京地产界的郁闷之情。
不过,潘石屹看淡央企拿地未来的前景,并为拿地央企总结了三大特点:钱多、胆大、没经验。在他看来,未来,这些拿“地王”的央企要吃一点苦头才知道“幡然醒悟”。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