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速度”:一天不到有变化,一年不到大变样
2010-03-31 22:25 作者:赵尔印 来源:
一个城市的历史,总有一些事情载入史册。对临沂来说,令人惊叹的“临沂速度”就是其中之一。
短短5年,一片美丽的北城新区崛起于三河之滨,5 万多农民的生活天翻地覆。临沂百姓说:一天不到,新区就有变化;一年不到,临沂大变模样……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临沂不断显现出超常速度,动力来自何处?
产业支撑,引领城市速变
临沂大发展的背景,是全国各地区、各城市的“中心”之争、“腹地”之争。
身为红色革命老区的临沂,曾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想要发展的临沂人深深意识到:“不进是退,慢了也是退。别人发展一步,临沂要发展两步、三步,才能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正如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少军所说:“中心城市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这个“干”字,落脚到了“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上。
做“大”不易。临沂下辖的9县,多以农业经济为主,与市区差距较大,发展县域经济有一定局限;但临沂是个商贸城,辐射带动性强,有做大城市的产业基础。临沂市委副书记张务锋告诉记者,临沂城市化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既有“城”,也有“市”。城市化的推进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临沂正是通过发展“市”,加速了城市的扩张。
借力旧城改造,临沂把原来杂乱分布在老城的商贸城整体西迁,由此推进了大市场向“第五代”剧变。投资5000万元的网上商场自去年启用后,全市网上商场交易额已占总贸易额30% 以上。市场提升,对周边的罗庄区和河东区带动显著,两个区的粮油花卉和五金市场现已颇具规模,三个区的专业市场市值达到 800亿元以上。
做大市场的同时,临沂人意识到,单一的商贸产业支撑并非长久之计,发展轨迹应向综合产业支撑转向。首先甩掉的是大市场“买全国、卖全国”的原定位,向“商贸城+生产基地”进发。通过设立兰山工业园等园区,提供优惠条件,吸引有实力的业户或工厂进驻,由此拉长了商贸的产业链。原来在大市场经营灯具的业户天马灯饰公司董事长刘同光,去年与广东佛山雷士照明合资设立了加工厂,当年产值就达到 1.3亿元。
临沂举起“天下物流”的大旗,着力发展三大物流基地,100多家物流公司高调进驻,一张从临沂撒出的大物流网已覆盖全国所有县区。由于物流成本比全国其他城市低30% ,使得临沂成为全国物流分销的中转站。2009 年,大市场物流总额已高达 1500亿元。
基于商贸流通业的带动,临沂的保险、典当业也相当发达,40多家财险公司都在临沂设有分支机构。临沂原来没有一家全国的股份银行,在2009年,一下迎来民生、浦发两家前来“布点”,今年上半年,又有两家获批扎根在这里。
城市化的推进,环境的优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临沂务工、经商,投资兴业。据统计,有7 万浙江人,4 万江苏人常年在临沂生活,日常仅围绕大市场活动的就有30多万人。得益于城市化的推动,临沂高新区面积扩大一倍,临沂经济区的环境焕然一新,由此落户了一大批以新能源、新医药、新信息、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企业。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气,迅速扩大的临沂城才不会成为一座“空城”,依然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巧妙运作,觅得资金“活水”
城市的发展,不是想快就快。大规模的拆迁、建设,所需资金从哪里来?依靠灵活的机制、体制创新,临沂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
今日的北城新区,北依茶山,坐拥三河,堪称风水宝地。这里曾是旧时的南坊,属于城乡接合部,一片片低矮的平房一望无际,河水、道路一度脏、乱、差到令人望而却步。
北城的崛起,是在原有大面积的旧村落之上,建起了现代化的商务办公场所、文化基础设施和风格迥异的各式住宅。李桂祥作为北城新区建设指挥部的指挥长,回忆往昔感慨万千。
新城建设之初,仅一期工程就占地 23.7平方公里,拆迁、征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性投入需110 多亿。而从一开始,市里就提出“财政零投入”,这岂不是一对矛盾?况且,新城的建设用地数以万亩计,如何在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变”出足够土地?
2005年,临沂抓住作为第一批增减挂钩试点市的政策机遇。 10 个项目区节约了3204 亩挂钩指标,其中部分被调整到北城新区。其后,又通过对33个行政村进行合村并点,组建了8 大社区,节地率 57% ;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周边工业园集中,节地率50% ;对“五小企业”进行拆除,腾出建设用地2100亩。“北城新区一期工程腾出了土地3 万余亩,除去道路、河流、绿地的占地和用于还建的社区用地,可供开发用地 1.7万亩,土地集约节约率达到 57% 。”李桂祥说。
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生城,北城新区由此“点土成金”。政府成立城投公司,运用土地抵押向银行融资,先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公共服务措施,改造环境,使“生地”变“熟地”。记者了解到,按整个北城新区一期可供开发的 1.7万亩土地,能实现土地价款收益154 亿元。扣除一期建设所需,还实现盈余。这种“无中生有”运作资金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决策者“操盘”城市建设的智慧,临沂城市建设基本实现了“融资-投资-收益-再投资-再收益”的良性循环。
“经营”二字,在临沂的城市建设中,不只是体现在土地上,还体现在更多的方面,包括环境,包括服务,也包括文化,更表现为多样化的运作方式。
“万阅城”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新落成的藏书量为 120万册的临沂市图书馆,位于城市中轴线之上。当时,原书店并没有能力在旧址上重建新馆。
不但资金是个大问题,而且拆迁涉及的利益方很多,旧址上除了老书店本身的 10亩地外,还有一座老影院,一个新华居委会和一些居民楼。怎么办?引入社会投资方!
项目建设投资方临沂新华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相杰介绍说,政府给了 1400万元的政策优惠,公司初期对项目投资 5700万元,又融资2亿元,最终建成了地面建筑总共 23万平方米的大厦。其中,老居委会和原居民都迁回原址,又还建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电影城,各方皆大欢喜。田相杰也是受益者,刚开盘卖商品房和写字间就回笼资金1亿多元。
由此,一个带有图书馆、电影城、健身俱乐部、书画交易展示、5A 甲级写字楼、高档商务酒店以及百货商场的多元业态的建筑物拔地而起。这个带着浓浓“文化味儿”的城市综合体,现在俨然成为临沂城的又一新地标。
经营之妙,已被临沂人运用得炉火纯青。涑河原来只是一条穿城而过的污水沟,临沂人巧施妙手予以综合治理,着力提升文化品位,打造具有水乡风情的“江北秦淮河”。概念尚在纸上,嗅觉灵敏的开发商就蜂拥而至。治完河政府一算账,竟实现盈余!在北城新区开发建设中,对于供热、燃气、供水、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授权特许经营或 BOT 运作;加油站、沿河景点等收益性项目,连同土地使用权和项目经营权一起拍卖……通过这些可经营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北城新区共筹集建设资金100多亿元,为新城建设开发增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机制,“点燃”人的效率
自北城建设之初,就有一个很特别的单位――北城新区建设指挥部。临沂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赋予其职责和权限,实行封闭式运行。
为什么存在一个这样的机构?由乡村起新城,北城新区不仅仅需要基础设施的重建,更面临各种资源配置、利益矛盾的重新洗牌。让政府一下子整体提高效率却很难。于是,战争时期兵团作战时的“指挥部”,就被临沂运用于城市建设中,并赋予了新的意义。
按照“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从简从快要求,指挥部“集中办公、管理扎口”,做到涉及建设项目手续的办理全部在指挥部内完成,由此大大提高了效率。
新区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高效的工作节奏,吸引了很多开发商投资。“在临沂投资享受到的待遇不一样,对开发项目涉及的行政性事业收费,部分实现减免缓;对经营服务性收费,只收上级规定标准最低限的 30% 。而且,有什么问题和要求,可以直接跟市级领导沟通。”临沂鲁德城市建设公司副总经理杨卫忠对此深有体会。
现在,临沂一共有 4个封闭式管理的指挥部,均成为城市化建设高效推进的典范。
项目负责制,是临沂实现建设效率的又一创举。临沂领导班子成员除了日常工作,都有项目兼职,近几年,临沂结合每一次“创城”,等于给每个项目都做出了时间表。河流治理,道路改造,房屋拆迁……一件件事,一个个项目,一次又一次地佐证着“临沂速度”。
政府形象因此提升。在世界银行对 120个城市所做的政府效率调查统计中,临沂名列第一。
更为难得的是,速度的背后,是效益的成倍显现。有这样一组数字:五年间,临沂市建成区人口达到 152 万人,比2002年多出 83.6 万人;建成面积 156 平方公里,比2002年扩大86平方公里。
五年间,仅北城新区就有 20848 户民房被拆除,面积达到 317.1 万平方米,但没有发生群体上访和恶意上访事件。
五年间,新落成的北城新区,迎接了30多个国家的客商共 595 家来临沂洽谈项目,吸引开发商直接投资达 159.3亿元。(记者 王 爽 王洪涛 李 梦 刘明洋)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