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之间,何处是我家

2010-03-11 16:02    作者:赵尔印   来源:  

他们来自农村,却在渐渐远离农村;他们对城市更加熟悉,却始终是城市里的陌生人。”  和陈玉一样,觉得“再也回不到农村了”的李丹也有着自己的烦恼,“有时候,在城市生活真的好难。

  【核心提示】

  他们来自农村,却在渐渐远离农村;他们对城市更加熟悉,却始终是城市里的陌生人。新生代农民工怀揣着不同于父辈们的理想,从事着不同于父辈们的职业,也有着不同于父辈们的尴尬处境。当梦想照进现实,他们将如何面对这样的纠结?

 

  乡愁:自己并不属于城市

  今年刚满20岁的聊城人陈玉(化名)已经出来打工两年了,接连辗转了几个地方,最终在深圳找了份工作,安定下来。尽管工作很累,陈玉却一直在很努力地工作。“如果加班多,最多可以拿到三千块钱;如果加班少,就不到两千了。”赚来的钱大部分都被小陈按月寄回到了家里,“我基本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一个月600就足够了,剩下的就给家里,我还有个弟弟要上学。”

  小陈告诉记者,自己对于城市的了解就局限在工厂:“尽管说是在城市里,但其实吃和住都在一个工业区,加班多的时候,一连好几周都不会走出工业区。”“很多来这里的人都知道,这里可以赚钱,但是不能在这里生活,花费太高了。”

  “我觉得自己并不属于这里,工厂外的人和我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对于陈玉而言,城市仅仅是一个驿站,她希望能够在深圳多干几年,多赚些钱,然后再回老家。“如果自己真有能力的话,在家里也能找到一份工作。漂在离父母这么远的地方,不能照顾他们,总有一种割舍不掉的牵挂,所以我还是想回去,可以离父母近一点。”

  在拿定这个主意的同时,陈玉也把自己最为青春的时光全部留在了城市的工厂中。

  坚持:以后要在济南买房

  同样是20岁,来自德州的李丹(化名)中专毕业后在济南找了份汽车销售的工作。不同于陈玉,李丹决心留在城市:“我一定要留在济南,争取以后在济南买房子。”

  边打工边读书,李丹就这样挣出了自己上学期间全部的生活费用。但自从在车间打工一段时间后,李丹就下定了决心,“我宁愿挣得少点,也不要过天天加班的生活,与世隔绝似的在车间里赚钱。”

  其实,已经无法融入农村的生活,才是李丹坚持留在城市的最主要原因。“我一直都在城市里读书学习工作,如果回家,不会种地,也不会开农机车,回去做什么?”李丹告诉记者,由于自己这些年一直都在城市,父母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城市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如果回去了,这些年的书就白念了,还会让乡亲们看不起。”

  李丹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再多赚些钱““现在父母还能干活,但是以后老了,就要靠我了,所以我准备换一个新的工作。”现在,每月两千左右的收入对于李丹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我现在什么也没有,户口也不在这里,但这些年我学到了很多,再说现在还年轻,很容易就能适应城市的生活,也还有很多机会在这里打拼。”

  城乡之间:被割裂的归属感

  陈玉和李丹的故事,在全国又何止千万。对于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一个介于城乡之间的平衡点是如此难寻。

  “我觉得自己现在就像候鸟一样,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来回跑,却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尽管已经做出了选择,但是陈玉依然很矛盾,“城市里始终找不到家的感觉,永远都觉得自己是个外乡人,这种感觉很无助;但是家里的农活又做不了,也已经不能适应农村慢节奏的生活。”

  和陈玉一样,觉得“再也回不到农村了”的李丹也有着自己的烦恼,“有时候,在城市生活真的好难。”一个人应付偌大的城市以及繁杂的生活,让李丹有一种“老是悬着的感觉”。

  “能够留在城市,我觉得是不是农民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在这里干出自己的事业。”李丹说,“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吧,毕竟我们还年轻。”

admin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