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改革的“减法”与“加法”
2010-03-05 17:03 作者:赵尔印 来源:
日益加速的经济和城镇化进程令中国现行户籍制度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认为,户籍改革势在必行,关键在其背后利益机制的调整。(3月4日新华社)
长期以来,户籍制度运用法律和政策的力量,把人口集散地与人口割裂为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两大类,由于户籍属性不同,市民与农民拥有附着于户籍的、反差强烈的权利与福利,互相之间不能自由流动迁徙,不能进行保障与福利共享,推进户籍改革已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
推进户籍改革的目的在于,彻底打破户籍束缚,剥离捆绑于户籍之上的相关户籍特权,实现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维系最大限度的社会公平。而户口之所以为人所看重,主要是因其背后附着的户籍福利,如果让户籍与福利脱钩,户籍的重要性、所谓市民与农民户口的概念区别就会随之逐渐淡化。而相应地,横亘在人口流动中的身份藩篱,也不复存在。这是一个减法命题。
但这道减法题却不好做。要让以长期二元社会结构为基础的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让渡,关乎各个社会人群的权利、待遇与保障的再分配,现实的困难和既得利益的阻拦压力可想而知。越是在户口中附着较多福利内容的地区,户籍制度改革越难推进。
在我看来,要想做好这道减法,不妨先做做加法。一方面是现实具体的政策制度跟进,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层面,逐步给予城市外来人口公正的待遇和保障,同时推进城市人口向农村地区流动发展,真正让理论上的城乡一体化成为现实;另一方面是提升独立于户籍存在的人口福利,也即公共福利。在涉及民生的公共领域,公共财政不断加大投入,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福利存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维护社会公平的二次分配,这些都将会带给包括外来人口和城市人口在内的所有公众以安全感,户籍的束缚力慢慢就会淡化。而事实上,正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公共福利水平的提升才带来了户籍藩篱的松动,为如今全面推进户籍改革带来了契机。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