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房价:半推半就,还是发自肺腑?
2010-01-15 17:49 作者:李玉坤 来源:
1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十一条”,明确购买二套房的家庭,其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等一系列政策。
2009年7月银监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重申二套房贷要按2007年9月的规定执行,各银行于7月中旬开始陆续收紧二套房贷,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40%,贷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的1.1倍。这样看来,此次重申二套房贷并无新意,仅仅释放出国家加紧对楼市调控的信号,而并非具体的执行措施。有人说中国房地产市场成了投资者的天堂,不用交住房个人所得税与物业税,这在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是难得一见的情景。房地产投资只赚不亏,投资者个个喜笑颜开,岂有不利用优惠信贷政策大力炒房的理由?不管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新的“国十一条”,中央始终强调一方面既要支持自住和改善型住房,另一方面又要打击投机性购房,二套房恰恰成为区分这二者的焦点。实行差别化信贷导向,一方面要继续支持首次购房的居民置业,这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释放出“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的信号,有利于打消市场对通胀的不合理预期。但不容忽视的是,实行“一刀切政策”有诸多弊端:政策偏松,就给投资投机留下空子;政策偏紧,则会抑制改善型住房需求。更有分析人士认为,此举会使得近期楼市的成交速度放缓,但对遏制高房价,“力量”甚微。由于客户群体的需求不同,二套房贷首付提高,仅会对中小户型及中低价商品房的投资购房起到抑制作用,但对购买高价和大户型住宅的炒房人来说,政策的力量有限。回想每一次中央出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保障性住房政策都会作为重要一笔,但是又屡屡“只闻其声,不见其物”。究其原因,不外乎地方政府迟迟不忍下决心放弃巨大的收益。加大保障性住房开发,地方政府必须要拿出一定面积的土地来配合开发,这对卖地生财的各级政府来说,无疑是侵犯了他们的利益。政府不公开对抗,也不主动建设;开发商不积极,更不会参与。稳定市场,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关键不在于中央三令五申地出政策,而在于如何让地方把这项政策落到实处。中央政府把房地产当做民生问题,希望房价能够让大部分老百姓承受得起,而地方政府则只把房地产当做经济问题,土地出让金和税收才是地方政府最关心的问题,正是这种中央、地方利益的不一致,导致了许多很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到了地方却无法执行。由此看来,楼市调控政策能否见效 ,关键在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
中央政府把房地产当做民生问题,希望房价能够让大部分老百姓承受得起;地方政府最关心的则是土地出让金和税收问题,价值取向的不一致,使每一次房价调控政策执行起来都磕磕绊绊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