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运会场馆及配套可创1972亿GDP

2009-11-24 16:49    作者:赵洁   来源:  

受十一运会组委会的委托,山东大学承担了对“十一运会”综合经济效应分析的任务,从2009年5月课题组成立并投入工作,到2009年11月,山东大学课题组初步完成对“十一”运会综合经济效应研究工作。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规划建设的全运村,体现出山东做好东道主,让运动员、来宾和群

  大众网济南11月23日讯(记者 陈宏发)今天下午,记者从“十一运会”经济效益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举行的第十一届全运会给山东带来巨大经济效益,2007年―2009年用于全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的投资大约可以创造1972亿元GDP,71.69万个就业岗位。

  受十一运会组委会的委托,山东大学承担了对“十一运会”综合经济效应分析的任务,从2009年5月课题组成立并投入工作,到2009年11月,山东大学课题组初步完成对“十一”运会综合经济效应研究工作。

  多项“全运史上第一” 影响广泛

  作为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国亮介绍说,本届全运会参赛总规模约4万人,其中参加决赛运动员达到10991名,是全运史上参赛运动员最多的一届。新闻媒体记者、体育观摩团、海内外嘉宾等约4万余人前来山东参会,约20万名志愿者投入到赛会服务中去,也创下全运会历史上的新高。

  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规划建设的全运村,体现出山东做好东道主,让运动员、来宾和群众都满意的办赛追求。全运村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共有64幢公寓楼2300多套单元,全方位地为运动员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全民全运”深入人心

  刘国亮介绍说,本次全运会筹办、举办城市遍及山东十七地市,在筹办举办过程中,在山东范围内组织了影响广泛的全民健身活动,山东各地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获得巨大突破。

  据悉,2006年至2008年,全省各级财政和社会各界投入近20亿元,建设大中小型健身工程912个;山东省体育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投入6000多万元作为引导资金,吸引带动地方投入6.5亿元,建设了2.17万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通过本次全运会举办,把‘全民全运’的理念植入的市民普通生活之中,”刘国亮说。

  场馆建设带动经济发展

  “粗略估计,从全运会投资启动至全运会开幕,用于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在内的场馆建设直接投资约150亿元人民币,大致可以创造250亿元GDP,创造8.99万个就业岗位。”刘国亮认为,山东省十七地市围绕十一运会的筹办、举办所进行的包括全运场馆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的影响较为显著。

  除此之外,围绕全运场馆建设所进行的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也颇具规模。2007年―2009年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加总大约为1000亿元,大致可以创造1722亿元GDP,创造62.7万个就业岗位。

  第三产业增速达14%

  在课题组的分析中发现,全运经济对提升第三产业中的新型服务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推动力量。据测算,全运会将拉动山东第三产业增速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左右,使第三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4%左右,高于第二产业增速1.4个百分点。

  刘国亮说,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与全运会相关的旅游会展、商业服务、现代流通和文化体育等一批体现城市功能的现代服务业,受到明显拉动,以年均10%―14%的速度发展,逐步成为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并带动一批新兴服务部门的发展。

  重塑山东企业形象,打造山东品牌

  分析报告中指出,截止到2009年10月17日,十一运结成合作伙伴18家,赞助商6家,独家供应商8家,供应商27家,其中大部分为山东本土企业。十一运签约资金、物资和服务额超过6亿余元,这一数字大大超过了历届全运会。

  “举办全运会为打造山东品牌、企业名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刘国亮认为,“后全运时代”山东企业要继续挖掘全运会带来的品牌效应,大手笔重塑山东企业形象,打造山东品牌。

  济南市民是全运经济的最大受益者

  “全运会对举办城市济南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济南和济南市民是全运经济的最大受益者。”刘国亮介绍说,全运期间济南市围绕全运会的直接投资累计完成68.76亿元,会带来近120亿元GDP增长, 创造4.28万个就业岗位。

  全运会公园的建设,使济南“一城两区”的中心城布局更加完善, 包括体育设施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前5―8年,在城市形象、市民心态等各个方面亦显著改善,济南和济南市民是全运会的最大受益者。

admin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