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还不可能成“准公共产品”
2009-09-29 16:36 作者:赵洁 来源:
人们都希望公共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可是,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就想让住房具有"公共"属性,实在太超前了。
9月28日《重庆晚报》报道,近日,一则二次房改方案提交国土资源部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新闻,搅动了业界和社会关于房价大讨论的舆论氛围。14位房地产界专家联名上书,建议进行二次房改,并提交了二次房改的意见稿。据发起人李明介绍,二次房改的核心内容,就是确立住房是“准公共产品”,基本方向就是由政府主导提供住房服务。
所谓“二次房改”,显然是相对于10年前开始的住房制度改革而言的。什么是“公共产品”?虽然说法不完全一样,但有些构成要素是公认的,比如它是公共必需的、非公共机构难以提供的、非排他的等等,比如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
那么,居民住房具备这些要件吗?首先,住房不是非公共机构就不能提供。除少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该由政府救济之外,大多数家庭的住房问题都可以由市场来解决。虽然近年来房价上涨过快,很多家庭买不起房,但房改10年来,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已由7平方米增加到近30平方米,这充分说明市场化不仅可以解决住房问题,而且比福利分房(政府提供)的效率高。
所谓“非排他性”,就是说想要的都可以得到,大家互不排斥。可是,政府要建多少房子,才能满足公众的住房需求呢?别说人口及家庭众多且经济尚不发达的中国,即使是人口比较稀少而且非常富裕的发达国家,也没有做到这一点。中国当初之所以要推行市场化改革,主要也就是因为福利分房根本无法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
当然,李明先生在“公共产品”前面加上了一个“准”字,可“准”到什么程度呢?按照“二次房改”的方案,高收入家庭是不能享受政府提供的住房服务的。且不说操作中很难界定并阻止高收入家庭享受住房公共产品,即使能够把他们挡在门外,中低收入家庭也占绝大多数,这仍然是政府所不可能承受的。如果中低收入家庭都想购买政府提供的廉价住房,如何保证分配的公平呢?
公共产品当然是个好东西,人们都希望公共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可是,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就想让住房具有“公共”属性,实在太超前了。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