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 影响中国
2009-07-30 18:56 作者:李玉坤 来源:
□整理 黄萍
【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59年9月13日-10月3日
地点:北京
1959 年,建国十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体育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当时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运动健将们,用自己矫健的身姿,给“ 青春中国”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注脚。
1959 年的第一届全运会,更有不同凡响的意义。这是中国体育人在家里的一次盛大聚会,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态度:自立、自信、热爱体育、热爱生活。
【第二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65年9月11日-9月28日
地点:北京
“大跃进”运动的错误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令中国经济在上世纪 60 年代初经历了持续低潮。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的严冬之后,一片萧条的景象终于有了转机。第一届全运会举办6 年之后,第二届全运会在北京召开。这届运动会,被赋予了振奋人心、增进团结、显示力量的特殊意义。
【第三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75年9月12日-9月28日
地点:北京
阔别十年之后,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终于在北京隆重召开。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召开时,“文革”尚未结束,一切都还在起伏不定的动荡之中。
【第四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79年9月15日-9月30日
地点:北京
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处在一个时代转型的伟大关口之上。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中国的方方面面焕然一新。开幕式上,16000 名男女青少年表演了团体操《新的长征》,表达了向新生活奋进的决心。而当时的大背景,是一个“ 2000”的数字,意义为满怀激情希望,奔向 2000年。来自18 个国家和地区的182 位来宾观看了全运会开幕式,包括6 个体育代表团、8 名国际奥委会委员,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开放性。
【第五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83年9月18日-10月1日
地点:上海
1983 年,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备战洛杉矶奥运会。全国运动会正式和奥运会联系在了一起。
本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这也是第一次在首都以外的城市举办全运会。而在比赛项目上,第五届全运会也力求和奥运会达到统一,竞赛项目完全按照奥运会比赛项目来设置。
【第六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87年11月20日-12月5日
地点:广东
1987 年的第六届全运会,所有的一切都悄然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天河体育中心,这座由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组成的庞大建筑群,在当时令人感觉相当震撼。而更让当时的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体育中心不像往常一样全部由政府投资,而是利用了外资。六运会上,开始出现了广告。有的是在赛场附近搭建的广告牌,有的则直接由真人披上产品的绶带站在场馆门口,做“活广告”。
六运会后,广州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河新区就此崛起,城市新中轴线东移。
【第七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93年9月4日-9月15日
地点:北京承办,四川、秦皇岛协办
本届全运会,首次由三地协办。第七届全运会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奥运冠军们的回归。其时,他们已经远离赛场多年,竞技状态也难复当年之勇,但在大赛经验上,普通运动员难以望其项背。实际上,奥运冠军逢全运会复出这种现象,在之前早已有之,不过在七运会上显得尤为突出,之后高水平运动员选择在全运会上“回馈”培养自己的地方队,便形成了一种“ 全运现象”。
【第八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97年10月12日-10月24日
地点:上海
时隔14年之后,全运会重回上海。而此时的上海,跟当年的五运会相比,已经完全不能等量齐观。新建的八万人体育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八运会,八万人,这个吉祥的数字符号一直贯穿在全运会始终。
【第九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2001年11月11日-25日
地点:广东
2001 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这令国人的心情空前振奋,而对体育的热情与关注,更甚以往。这年冬天,在温暖的广东,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召开,成为新世纪中国体育的第一件大事。
为提升九运会期间的城市形象,地铁一号线穿江而过、贯通东西,东部板块就此撬动,城市未来发展空间倍增。目前,广州城市建设的最大动力源自亚运,改变也多来自亚运,广州市民最终也将受益于亚运。科学的城市布局、便利快捷的交通、清洁美化的城市环境,会使亚运时代和后亚运时代的广州市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2005年10月12日-2005年10月23日
地点:江苏
十运会对南京的影响有目共睹。全运会后,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从几年前的3万多人下降为2万多人;当年南京人均GDP 达到5000美元;城市功能、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了新提升,人均占有道路从十年前的 5.6平方米达到现在的 13 平方米;城市管理水平上了新台阶,生态人居环境有了新改善;场馆周边房价一路飙升,有力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