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进”还是“观望”:开发商阵营开始“分化”
2009-07-17 17:02 作者:李玉坤 来源:
面对快速升温的房地产市场,市场博弈方的心态出现了分化:大部分开发商在地产市场“跟进”踊跃,出手频繁,有部分开发商则对后市表现出一定的担忧,抱有“观望”心态。
上半年楼市让开发商盆满钵满
“年初时,我们保守计划今年能实现销售9亿元,没想到上半年就销售20多亿元,目前我们手里的近千套房源已提早卖完。”一位不愿具名的开发商告诉记者。
楼盘热销使各大房企回笼了大量资金。以上海市为例,位居上半年销售额前三甲的开发商分别为大华集团、仁恒集团和上海万科。其中大华和仁恒在上海的销售额均超过47亿元,接近甚至超过去年全年的销售额。
与此同时,开发商加大了土地储备。保利、万科、绿地等大型房企在土地市场上十分活跃,在一、二线城市频频“出手”。比如绿地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公司大力拓展土地储备,新增土地储备15幅,土地储备面积已经超过3500亩。
开发商对后市抱有“不确定”心理
上半年楼市的戏剧性复苏,几乎让所有的悲观预期皆告落空。但在欢喜之余,笼罩楼市的疑云并没有完全散去,一些开发商既对楼市的复苏、回暖、热销欣喜不已,同时又对后市的走向抱有“迷茫”和“警惕”。
万科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去年,万科一边降价清理库存,一边数次下调新开工面积,到今年一季度发布年报时,还对市场前景保持悲观。而到5月底,万科今年已累计实现销售面积281.7万平方米,销售额238.9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7.4%和20.9%。面对大好形势,万科董秘谭华杰最近表示:“由于对房地产形势仍没有清楚的判断,公司目前仍会采取弹性策略。”
一些财大气粗的大型房企在土地市场上也不敢贸然跟进。6月11日,上海长宁区周家桥街道91街坊地块以4.22亿元的价格被一家外地房企拿下,成交溢价幅度超过100%,实际楼面价接近2.2万元/平方米。一家谙熟上海市场并参与竞拍的大型开发商在最后关头退出。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上述价格大大突破了公司制订的底线”。
这位负责人很是困惑。他说,今年以来,售楼回收的现金加上银行的信贷授信,公司目前可以动用的资金超过100亿元,原以为在土地市场上“机会多多”,没想到现在反而“买不到地”。他说,由于一些一线城市地价快速上涨,现在公司在“买不买地”的问题上非常为难,“如果不买,万一后面继续涨价怎么办?如果买了,将来的房价有没有利润可言?”
总体而言,开发商的投资信心和投资数额都在增加。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6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505亿元,同比增长9.9%,增幅比1-5月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0189亿元,同比增长7.3%,比1-5月提高3.1个百分点。
不过,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认为,目前有些开发商不断在地产市场拿地,有些则显得相对稳健,甚至不敢出手;前者欲使“危机”成为“机会”,追求规模比获取利润更重要,后者对中期时段判断不清楚,因而比较谨慎。
楼市下一步往何处去
嘉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谷文胜说,原以为金融危机会使房地产业这一轮已持续多年的增长周期走到终点,使市场进入一个盘整期。现在的情况是:“谁都知道这样的上涨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但谁都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终止。”
上海一知名房企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拿地、开工到楼盘上市一般需要两三年,房地产行业自身也有相对稳定的发展周期,但去年至今楼市在短期内的急跌急升让很多房企都有点“找不着北”,也增加了企业在开工、销售等方面决策的难度。
可以预计,种种疑虑在下半年仍将挥之不去。
对于后市,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今年下半年将维持房价同比上涨态势,涨幅可能持续扩大。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认为,不排除短期内商品住宅价格有继续上升的可能性,但如果长期经济面不支撑,房地产业很难维持目前的局面,成交量可能会下跌,价格也有可能出现波动。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