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救市"政策频出引争议 楼市脱困仍在价格
2009-02-19 17:18 作者:李玉坤 来源:
地方政策频出
目前,厦门、福州等一些城市房地产市场自去年底以来的阶段性“回暖”已暂时止步。
为进一步刺激楼市,厦门市近日出台《关于调整我市购房入户政策的意见》将购房入户政策扩大到岛内。去年下半年,厦门市首次调整购房入户政策,规定在厦门岛外的同安、翔安两区(大同街道、祥平街道、大嶝镇除外)购买商品住房的,除享受原有购房入户政策外,新增“购买70平方米-80平方米商品住房,可办理不超过2人的常住户口”的措施。近日出台的政策规定,2011年12月31日之前,凡购买厦门岛内指定新开发地区的100平方米以上商品住房的,也可办理不超过2人的岛内常住户口。
不仅在厦门,杭州、武汉、成都、天津等城市相继制定了类似的“购房入户”政策,还有一些地方尝试“购房抵税”“购房补贴”等措施。近日,某地明确表示,“首次(含改善型)购买住房并以按揭方式支付的,其按揭贷款本息可抵扣产权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福州、广州等地的政府部门负责人表示,将考虑采取现金补贴的方式,鼓励符合条件的市民购买空置商品房。
业内人士认为,地方政府在去年10月下旬纷纷响应国家刺激楼市一揽子新政策而出台地方政策,其效果有待观察,因此新一轮“救市”措施的浮现在意料之中。
引发争议意料之中
地方政府新一轮“救市”措施刚一露面,立即引发争议,也在意料之中。
“购房入户”政策并不新鲜,上海等大城市十多年前就利用这一政策来刺激楼市发展,政策多少导致城市人口过快膨胀,并带来教育、就业、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等一系列问题,不少城市相继取消。闽江学院经济师林忠华认为,购房入户表面上是地方政府解决当前房地产问题的一种办法,实质是让普通老百姓为楼市泡沫买单。
也有持不同看法的。北京大学杨开忠教授表示,购房入户政策是拉动楼市需求的一种可选择的手段。用“准入制”来代替目前户籍人口控制指标制,不仅能够刺激房地产市场需求,有效拉动住房市场消费,而且可以加快户籍体制改革,使户籍管理更公开、透明和公平。
针对“购房退税”“购房补贴”等政策,人们质疑政策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有人算了一笔账,在出台“购房退税”的一些城市,以工资薪水收入为例,按《个人所得税法》以及个人所得税税率来计算:月收入2000元以下者从政策中得到的“好处”为零;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收入越高则得到的退税“好处”越多。
一些福州市民认为,“购房退税”政策只对买得起房的人有利,而买得起房的人收入都较高,反而最应该得到补贴的低收入者无法从政策中受益,政策的不合理性显而易见,也有失社会公平。就算低收入者能够从中享受到一点“好处”,每个月为数有限的退税相对于高房价也只是“杯水车薪”。
效果有待观察
地方政府新一轮“救市”政策主要目的为推动楼市成交量,但新政策效果究竟将如何,有待观察。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全国重点城市的房地产成交量再度面临普降的行情,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的新建商品房成交量环比下跌超过了40%,南京、福州、杭州等城市的新建商品房成交量降幅也在30%以上。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认为,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降低房地产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的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场信心,商品住宅的成交量有所回升。但政策调整并没有终结市场观望。
“地方政府的‘救市’政策效应具有双面性,即它不但具有正面效应,也具有负面的效应。负面的效应主要表现在微观层面,无论对于开发商,还是对于购房者、消费者,基于对未来政策的预期,基于对未来市场变化的侥幸心态,使得当前楼市回暖的行情仍然只属于少数率先降价的开发企业,而部分消费者却依旧选择观望,这种观望不仅是对于房价的观望,也有对于政策的观望。”陈国强说。
楼市脱困仍在价格
业内人士指出,各地楼市摆脱低迷困境仍在价格。
经济学家樊纲认为,当前我国房地产不景气与国际金融危机关系不大,房地产市场在近几年出现的波动调整也是正常现象。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表示,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更多地应该运用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
最近关于存量房贷七折优惠的政策,某些银行出尔反尔、不断变卦。业内人士潘石屹认为,摇摆不定的态度恰恰暴露出这些部门在经济形势判断上存有分歧,所发出的混乱信号反而令人担忧。
厦门大学教授陈培爱认为,要想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上来,首要问题要让多数需要改善居住条件的城市中等收入家庭买得起房。虽然目前许多城市的房价开始降了,但多数降价只是开发商下调了局部区域的楼盘价格,使得这些局部区域的房地产项目销售业绩上来了。
“今年,政府应着重吸引更多被压抑的刚性需求及改善性需求入市。确保楼市可持续健康发展,还必须建立成熟理性的房价定价机制。”福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阿忠说,未来开发商在楼盘定价上必须要给后市留有余地,绝不能以追求暴利为目标;不断创新住房产品,在价格和产品结构间达成一个平衡,以业态的多元化换取房价持续发展的空间。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