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偏爱有准

2009-01-08 17:13    作者:李玉坤   来源:  

2008年的房地产市场,一方面受到2007年国家为稳定房地产市场颁布的相关调控政策影响,另一方面也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因此一度出现了市场持续低迷、投资信心不足、土地购置面积和新开工面积明显减少等现象。

373×449

    2008年的房地产市场,一方面受到2007年国家为稳定房地产市场颁布的相关调控政策影响,另一方面也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因此一度出现了市场持续低迷、投资信心不足、土地购置面积和新开工面积明显减少等现象。

    尽管一些城市的房价跌落到了2007年初的水平,成交量也出现了相当程度的萎缩,但是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深具影响力的行业,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充满着活力的。在这样一个调整期,正在准备前期运作的房地产项目,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地块属性来进行准确的定位。

    有经济实力的开发商,可以立足于开发一些高品质、低价位的产品。众所周知,楼市并不缺少购买力,消费者认可一种产品主要在于这种档次的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心理价位。2008年全国商品住宅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均呈增长趋势,而销售量同比持续下降,加上未来保障房的大量上市,这就给2009年的商品房销售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当然,商品房和保障房是两种不同的商品,开发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加强市场调研和前期策划,给选择商品房的消费者一个更高的性价比,这样才能调动起中高收入者的购买愿望。

    同样,未来大量保障房的入市,对中低价位的商品房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那么开发中低价位的商品房是否就意味着死路一条呢?事实证明,这也未必。2008年已经

    楼市结构性反弹

    有人戏言股市 ,2007年是一个鸡犬升天的市场,买啥 都 是 巴 菲特,而房地产也同样,不管盖什么样的房子都热销,而经过2008年的调整,在2009年这种盛况却不可能出现。

    市场机构性反弹

    元旦期间,记者到几个楼盘看房时发现,许多公认的好项目如海尔绿城全运村、名士豪庭的售楼处看房的人并不少,但是有的楼盘却门庭冷落车马稀。2009年将是有结构性机会的行情,真正的好楼盘可能出现热销。房地产好的时候,是卖方市场,供不应求,今天不买明天后悔,房价节节高升。2009年将是买方市场,只有符合买家需求的产品,符合买家要求的工程质量,符合买家期待的价格,符合买家希望的物业服务质量的房产,购房者才会出手买入。一些炒作,有名无实的房地产产品将会被消费者唾弃。

    价格进一步回归

    2008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对已贷款购买一套住房,但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再申请贷款购买第二套用于改善居住条件的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可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明确了国家鼓励改善型购房的导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进一步改善住房条件已经列入很多市民的日程,但由于房价过高,以及交易费用等的原因,很多改善型需求并不能得到满足。预计2009年国家将进一步出台鼓励改善型购房的政策,降低交易成本,不仅通过市场,同时也通过保障性住房,满足改善型购房的需求,改善型购房将成为市场生力军。

    由于是二次置业,他们的出手更加谨慎,对房源和价格的要求也更高,如果价格进入合理的区间,通过合理调控市场,可能出现供求两旺的局面。理性的开发商必然要顺应市场潮流,合理调整价格,加大促销力度。预计2009年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回升,价格将进一步回归理性。

    行业洗牌加速

    洲联集团刘力博士认为,2009年,房地产行业的洗牌已不可避免。尤其是一批大量天价拿地、囤地的开发商可能会因资金问题面临出局,或不得不寻求项目合作。相反,有良性流动资金、立足传统行业进行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占有绝对优势,例如海尔绿城、保利等,他们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手中没有囤压大面积土地,这时正好可以整合濒临倒闭的地产企业,吸纳良好的土地、项目和人才资源。

    行业新的格局正在形成:首先是资本的集中,包括资金、土地、项目等。一批中小开发商被淘汰,优秀健康的企业崛起壮大,逐渐形成寡头局面。今后一段时间,很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会由中、小企业流向大型正规企业,从而解决大企业的人才瓶颈问题。

    洗牌后,不具备专业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开发商将逐步被淘汰,以前开发商只要拿地建房就能赢利的模式也难以为继。生存下来的企业将更加认识到专业化开发和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从市场与项目选择、规划设计到运作执行等各环节将越来越追求专业化,对产品的品质高度将重于对项目效率的追求,进而推动房地产业进入产品时代。

admin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