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忠:中央及地方政府发展保障住房建设

2008-12-16 16:52    作者:赵洁   来源:  

昨日(12月15日),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住房与房地产业司司长沈建忠在上海透露:“目前,已有重庆等城市尝试推行购房抵税政策,而建设部也将对改善型住房的房贷进行支持。”
    购房退税已有尝试

    昨日(12月15日),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住房与房地产业司司长沈建忠在上海透露:“目前,已有重庆等城市尝试推行购房抵税政策,而建设部也将对改善型住房的房贷进行支持。”

    沈建忠在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召开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上普遍存在观望情绪,期待政府下一步房产政策的出台,市场投资信心明显不足,由此引发了2008年房地产市场土地流拍、开工项目减少、房产企业规模缩小、房企资金链紧张、房企上市公司负债率提高、三角债拖欠等问题。

    “目前,社会各方面普遍关注的是,包括房地产市场在内的经济衰退何时才能结束。”对于明年的房地产市场,沈建忠认为,应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目前国家提出的首要任务是平稳发展,稳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而稳定市场的根本途径在于引导、支持改善型购房等自住需求释放,从而促进成交量回升。

    谈到明年国家政策导向,沈建忠表示,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中央及地方政府均会加大政策力度,同时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主要运用差别化信贷、税收、土地等方式,支持自住型购房需求。此外,还将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防止道德风险。

    沈建忠还在会上透露,近期建设部还就网上热议的房地产话题作了汇总,主要包括购房抵税、租赁税、第二套房贷、房企信贷支持、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否会冲击商品房市场等话题和建议。“只要是有利于市场的政策建议,我们都可以考虑。”沈建忠表示,对于购房抵税的建议,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公平性欠缺,二是操作上存在难度。不过目前,已有重庆等城市在尝试推行购房抵税政策,建设部也正对上海1998年实施购房退税政策的经验进行分析探讨。

  沪房产交易大幅下跌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庞元指出,当前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开发、供应均稳定,价格并没有很大波动。但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销售量和存量住房的买卖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面积、投资、成交价格都在下跌。

    房产新政推出以来,上海市场的反应较为积极。11月份预售面积为65万平方米,相比9、10月份分别上升47%和36%;二手房11月成交面积82万平方米,相比9、10月份分别上升75%和68%。

    “普通住房的成交比例在11月份大幅上升,成交量也在回升,但是与2006、2007年同期相比,交易面积都有较大幅度的下滑。这是因为政策的效应尚未完全释放,大部分银行的房贷细则尚未出台、改善型购房的定义也尚未明确。而受将要出台更多政策预期的影响,相当部分的人仍然在观望。”庞元认为。

    庞元指出,从走势来看,上海楼市需求的基本面并没有变化,而潜在需求大量存在。根据统计,比去年同期上升2%。“在四个中心建设、旧区改造等城市建设的推动下,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将会占到所有需求的90%。”

    1至11月,上海的房地产投资总额为1262亿元,同比增长4.7%,预计今年总额将有140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0%。住房销售1955万平方米,销售同比下降40.9%。新建商品住房171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3.6%。

    房价方面,今年1至6月的价格与去年持平,而7至10月则一直都在持续下跌。

  保持明年市场稳定

    “预计2009年,新建商品房、存量住房的销售、买房面积将会高于今年。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庞元指出,保持楼市和房价的基本稳定,首先是政府要营造更有利于改善住房消费的政策环境,宏观调控不断加强;其次,需要房企的积极呼应和主动调整,合理定价、促进销售;第三,居民需要形成理性消费,适当调整政策,租售并举,金融、信贷、税收多管齐下,形成居民增加财产收入的观念。

    内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至今,上海新盘开盘价低于周边楼盘成交价的现象不断增加,11月份的最后一周有23个楼盘开盘,其中11个楼盘的开盘价低于周边楼盘目前的均价,销售率也有明显增加。

    庞元透露,明年,上海将加快推进保障型住房的建设,加快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进度,加快相关管理办法的试行,完善政策、加快推进旧区改造,对于企业调高开盘价的,会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增加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的供应,加大开发投资的力度,增加市场供应量。”

admin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