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员工价”愈演愈烈
2008-12-05 17:27 作者:李玉坤 来源:
目前的杭州楼市存货剧增,而购房者却陷入深度观望。杭州市房管局官方网站“透明售房网”统计数据显示,杭州目前可售房源套数已经首次突破3万套大关,创历史新高,而现阶段的销售速度远远赶不上可售房源新增的速度。
然而,杭州经营活动现金流紧绷的一批地产商可谓“吸金有术”:继特价房折扣、直接降价等促销手段之后,地产商不约而同地对员工采取买房给予大幅度优惠――只要是公司内部员工,买房时就能享受到比普通购房者力度大得多的“内部价”,少则9折,多则7.5折。
内部折扣成风
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3900.HK,下称“绿城”)一位管理层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根据工作年限及职位的不同,绿城的内部员工可以享受一定幅度的买房折扣。其解释是:“内部员工价”是地产商将一部分收益作为一种奖励,让利给员工,属于正常现象。
另有知情人士指出,大公司的内部折扣相对较低且透明,一些中小公司折扣力度相对更大。绿城并非孤例,坤和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杭州一线开发商均存在多种类型的优惠活动。
众所周知的是,市场火爆的2007年和市场行情平稳的2008年初,杭州地产商给员工的购房优惠普遍很少,有些公司甚至一点折扣都没有,员工最多能够享受优先选房的权益。
据悉,市场上,“内部员工价”还出现了一种变异操作:即从购买住宅之日起,直到正式入住之前,所购房源随时可退,开发商将返还全部购房款并按一定比例支付消费者利息,给消费者服用一粒“定心丸”,以诱导消费者走出担心资产缩水的观望阴影。
“住在杭州网”首席评论员丁建刚认为,面对市场的低迷现状,开发商进退维谷。有些开发商想降价,但是不敢公开降。公开降价不仅得罪老业主,而且未必能对推动销售产生多少作用。
消化滞销房源
对于内部员工价,地产商声称这是“员工福利”,但多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地产商考虑更多的实际上还是快速回笼资金。
杭州中地嘉禾地产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怡如认为,杭州地产商内部员工价成风的主要原因在于,面对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加上巨大的存量房源压顶,地产商不得不使出各种手段,以抵御寒冬。其中,通过员工内部优惠认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化滞销房源。
杭州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244.SZ)提供给本报的一组数据佐证了陈怡如的观点:“根据杭州透明售房网上的数据统计,2008年1~10月,杭州商品房成交341.23亿元,同比下降25.57%。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紧张,随时都会面临崩盘局面。”对此,滨江集团(002244,股吧)董事长戚金兴认为,虽然近来政策利好不断,销售略有回升,但是房地产市场仍将步入较长时间的调整期,因而,储备粮草、回笼资金过冬迫在眉睫。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向本报表示,地产商之所以不直接面向广大购房者推出普惠制,而是炮制“内部员工价”,其实是一种变相的降价。比如不少房企在推行内部员工价的时候,员工的亲戚、朋友及“关联人”也能够享受到相同优惠。所以,“内部员工价”其实是一件开发商的超级“马甲”。
“首先,不管降价幅度有多大,'戴着面纱的女人’比素面朝天的女人回头率高,从广告学上讲达到了高关注度的目的。其次,开发商可以回避前期高价购房的业主前来闹事,因为其搪塞的理由是只有内部员工才能享受如此优惠的价格。”杨红旭说,“至于说内部员工是自住、炒房,还是'名为购房,实为桥梁’,开发商是不会管的,对他们而言,只要销售放量、能够拯救日益孱弱的资金链就行。”
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存在另一种质疑的声音:从某种角度来讲,开发商通过内部员工买房可以从银行获得大量的房贷,缓解资金压力,在客观上是在向银行转移风险。
事实上,几年前杭州本地个别房企就曾通过员工认购渡过当时的资金难关,最终迎来市场回暖,此后,员工又纷纷将名下的房产通过解除合同等方式退还给公司再度公开销售。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