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用人需求剧减九成

2008-11-07 17:41    作者:赵洁   来源:  

房地产业本身的萎靡,加上目前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深圳大批开发商资金链趋于紧张,直接引发了地产业的裁员风潮。近日,记者通过多种渠道采访了解到,这股裁员潮从今年年初开始兴起,许多开发商为了缩减成本,无奈举起“裁员”大棒,许多新招的大学毕业生新员

    房地产业本身的萎靡,加上目前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深圳大批开发商资金链趋于紧张,直接引发了地产业的裁员风潮。近日,记者通过多种渠道采访了解到,这股裁员潮从今年年初开始兴起,许多开发商为了缩减成本,无奈举起“裁员”大棒,许多新招的大学毕业生新员工刚就业就失业。一家中型开发商内部人士透露,今年以来该公司已裁员30%。一些被裁掉的员工受访表示,他们也理解开发商的成本压力和难处,但公司裁员应有“度”,应考虑到员工再就业的困难,尽量提供方便。

    房地产业用人需求剧减九成

    连日来,记者在走访多个楼盘过程中,特别了解了各家开发商是否存在资金压力或裁员情况。诸多楼盘营销人员透露,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各开发商不得不动足脑筋节省成本,裁员则是其惯用手法之一。

    福田区某楼盘营销人员告诉记者,有的房地产商在用工方面年初就进行了一轮洗牌,不少基层员工尤其是售楼人员被裁减,其所在公司也正酝酿裁员,具体裁哪些岗位目前不得而知。位于南山区一楼盘的负责人则向记者透露,该公司在6月裁掉了一部分员工,均是拿着高收入但没有具体职责的人员。

    深圳一家全国型开发商内部员工透露,近几个月,该公司裁掉了许多人,文职部门、营销部门人手都被裁减,2008年新招的大学毕业生几乎全被裁掉。大致估算,该公司裁员比例已高达20%。

    此状况在市劳动保障局发布的上半年人力资源市场“晴雨表”中得到印证。由于深圳房价不断下跌,导致深圳今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对员工需求比重有所下降,全市仅需2507人,而2006年仅第二季度房地产行业对员工的需求就高达34615人,今年比2006年下降幅度超九成。

    被裁员工“以后工作更谨慎”

    前日晚,一名被裁员的地产公司员工刘华(化名)设法找到本报记者,详细披露了他所在公司裁员的情况。

    按照刘华的自述,他所在的这家地产公司在深圳算是一家中型规模开发商,两年多前,他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深圳加入这家公司品牌部。由于房地产行业形势不好,再加上受目前日益严重的全球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公司资金链渐趋紧张,其在深圳的数个楼盘销售情况都不理想。为缩减成本,今年从年中开始,公司就开始裁员,到如今大致估算,被裁掉的加上离职的约100多名员工,占员工比例大概30%。

    刘华说,裁员多的部门属于非核心部门,比如办公室、品牌部门、客户服务、土地拓展、投资等,同时随着资金情况恶化,裁员现象正在向核心部门蔓延,比如设计研发、工程管理、营销等。就刘华所在的品牌部门而言,本来人就不多,10来个人就走了5个,总经理也辞职走人了。

    在这轮裁员风潮中,新到深圳地产公司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首当其冲。刘华所在公司新招40多个应届毕业生,差不多全被裁掉,其中包括新招的研究生。

    裁员愈演愈烈,主要因为公司资金压力增大所致。该公司在深圳有数个楼盘,资金压力相当大,表现在银行催债、成本削减、控制各类费用、合并撤销部门、四处融资等。其中,对银行的欠款是目前最大的问题,据刘华透露,该公司拖欠银行的本息大概达40多亿元。

    裁员对员工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刘华说,从公司角度出发,裁员是正确的。每一个企业在压力之下,都要控制相应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这解决的是企业的生存问题。但问题是,公司的人才计划由此打乱,后备人才培养无法跟上,对进一步发展不利。从个人情感角度,谁都不希望裁员,但就个人而言,对职业和人生的发展虽然是个挫折,却有利于警醒自己,向别人看齐。公司或企业给了个人压力,甚至是面临吃饭问题,对于年轻人都是有利的。从社会角度来说,裁员是很正常的,资源的利用需要效率,并向更高的利润领域流动。

    刘华觉得,任何人处于裁员风潮下都会感到恐慌,这是人的第一反应。但之后,也许大家会更加敬业,小心谨慎,努力工作。

    有地产商裁员比例高达三成

    据多名知情人士透露,深圳开发商群体中,裁员现象已较为普遍。一些中大型开发商,因为摊子铺得大,未开发的储备用地占用资金多,在售项目又回款困难,所以裁员较多。有几个公司,裁员比例已达20%―30%。

    在裁员计划上,有些公司比较人性化,有开发商明确表示年前不裁员,年后根据考核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对于大批裁减新招大学生员工的开发商,业内人士受访认为这种做法不够人性,这影响的不是一个企业品牌,而是一届毕业生的心理。

    记者采访一名正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大四学生小黄,她对记者说,裁员事件说明房地产企业受价格和销售下跌影响,资金趋于紧张,这是房地产公司实行“自救”的方式之一,断供事件后,地产业本来趋于低迷,最近一个时期,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企业正在经历一段非常难熬的时期。但是裁员并不见得是一个好的方法,并且也不负责任,这让她对房地产行业失去信心,已不打算寻找地产业的职位。

    当然,深圳也还有暂未进行裁员的地产公司,但据了解比例较小,主要是有国企背景的开发商。

    一家开发商人士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基本没有裁员,有几个员工自己提出离职。据他了解,裁员的公司都是因为在外地或深圳有项目或土地储备,资金压力比较大。但他所在的公司,在外地仅一个小项目,而在深圳的几个项目,销售回款和需偿付的外债基本持平,压力不大。

  卖楼为王品牌部门先遭抛弃

    在对多家地产公司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个普遍现象,有很多地产商的品牌管理中心被撤销或合并,甚至一些品牌地产商也抛弃了品牌部门。专家评论指出,品牌部的缺失,似乎意味着本轮楼市调整的惨烈,但品牌营销是否已经软弱无力?卖楼为王的年代,品牌管理的边缘化是否长远的战略考虑?

    2008年,在公众传媒上,鲜有品牌开发商的品牌推广消息,代之而来的,是品牌危机的到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品牌管理部门在当下的市场,对企业作用不大,还耗费公司成本。某地产公司的营销一把手坦言:“现在的市场,卖楼最重要;衡量任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是否有利于卖楼。”另一名全国性品牌地产公司副总亦直言:“卖楼已经成为公司最重要的业务,担负着公司的发展大计。”

    但分析人士受访认为,市场的萧条,是品牌管理衰落的根本原因。买方市场、持币不购的置业者,让开发商的资金愈发吃紧。资金的回笼,成为第一要务。品牌管理在开发商机构中已退居二线,无法承担决定企业生死的任务。

    然而,专家认为,开发商没有必要因战略重点的改变而忽视品牌运作,品牌管理的萎顿,将影响企业的下一轮发展。这一轮调整过后,存活的企业将用品牌之匙,打开发展的大门。


 

admin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