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房价阴影笼罩银行 部分银行房贷风险加大

2008-09-12 17:27    作者:李玉坤   来源:  

工商银行在业内居于巨无霸的地位,其房地产贷款数额庞大,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增加了337亿元,增长11.3%,同比少增长了191.88亿元,工商银行称,主要是实力强、资质高的优质客户住房开发贷款增加。其个人住房贷款为5757.72亿元,而2007年底时为5363.31亿元。
    尽管各家银行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2008年中期报告,但部分银行的逾期贷款额已经开始增长,不少银行半年报的字里行间处处闪现着房价调整所带来的阴影。

    房贷余额持续增长

    从各家银行的中期报告来看,多数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环比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最快增幅高达47.83%。

    在楼市的调整声浪中,南京银行则狂飙突进,其房贷业务以47.83%的环比增幅,位居行业第一,房地产行业贷款比例也从2007年底的7.4%上升到了9.8%。该银行的前十大客户中,已经有四家客户进行房地产开发,值得注意的是,该银行待处理抵债资产中,房产类资产的总额已经从2007年底的1927万上升到了2727万,用于抵债的房产正在增多。

    工商银行在业内居于巨无霸的地位,其房地产贷款数额庞大,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增加了337亿元,增长11.3%,同比少增长了191.88亿元,工商银行称,主要是实力强、资质高的优质客户住房开发贷款增加。其个人住房贷款为5757.72亿元,而2007年底时为5363.31亿元。

    兴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则高达14.29%,位居银行业首位,被外界戏称为“房贷第一银行”。

    但也并非所有银行都看好房地产业,招商银行、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在操作上就显得相当谨慎,实现环比-0.2%、-5.8%和-5.88%的增长。

    兴业银行成为旗帜

    因14.29%的最高房地产贷款占比,兴业银行被外界视做了房贷问题的“标杆型企业”。众多分析师对该银行的资产情况给予了高度关注。

    兴业银行半年报显示,该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均有增长,其中净利润同比增长79.65%。尽管如此,不少分析师却认为,兴业银行目前存在着风险,其中包括逾期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双升、贷款组合的行业结构以及吸存成本高这三个问题。

    中金公司分析师发布研究报告称,兴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和逾期贷款双双升高,未来兴业银行或会受到持续的资产质量压力,并推测逾期贷款可能主要是个人按揭贷款。该公司分析师认为,应关注银行的资产质量预警信号。“2008年上半年,兴业银行积极调整贷款组合的行业结构,新增贷款投放中投向房地产相关行业(开发类、建筑业和个人按揭)的比重由2007年的82%下降至38%。但是,从存量上来看,兴业的贷款组合对高风险行业的暴露仍然偏高,期末占比约为43.8%,对比2007年末为47%略有下降。”

    招商证券分析师同样认为,逾期贷款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个人住房贷款逾期的缘故。截至报告期末,兴业银行个人住房及商用房贷款余额为1162.03亿元,相较年初,增幅约为5.44%。

    去年明显下滑的深圳楼市,则让深发展在房贷业务上的数据也令人关注。根据中报披露,公司房地产业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分别为167.01亿元和437.19亿元,占贷款总额比重分别为6.78%和17.75%;较年初分别增加了22.9亿元和19.67亿元,增速有所放缓。而房地产业和按揭贷款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0.27%和0.27%。

    各家银行宣言慎对房贷

    对房地产业务,各家银行中报普遍呈现谨慎态度。

    工商银行则表示,受近两年连续加息和走势不明的影响,个人住房贷款需求下降,个人住房贷款市场竞争激烈。工行将积极调整贷款投向,着重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中购买首套自住住房贷款的客户。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将实施行业限额管理,适当提高贷款准入标准,继续实行房地产客户名单制管理。

    工行对房地产行业的态度,足以让小型开发企业备感寒意。

    中信银行在其报告中指出:“本行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形势的不确定性,审慎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中信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实行总量控制和资金封闭管理。

    深发展在其报告中指出,其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不良率相对高的原因是“房地产开发贷款等历史遗留不良贷款所致”。深发展明确指出,“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鉴于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严格了个人贷款政策,按揭贷款增幅随即放缓”。(

admin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