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推动楼市"回暖" 奥运之后房子买还是不买?
2008-09-02 16:55 作者:赵洁 来源:
与开发商的乐观相比,购房者依旧选择观望。记者在北京、福州等地采访发现,多数潜在的购房者表示,房价不继续下调无法刺激有效需求。(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9月1日专电房价有涨有跌,成交量仍低迷,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这是半年多来国内楼市的真实写照。近来,各地房地产开发商为迎接“金九银十”,推动楼市回暖而加紧“热身”,购房者也开始盘算着奥运之后是否可以考虑买房了。 开发商:多手推动楼市“回暖” 承办奥运会使北京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房地产综合品质。北京市的大多数新开楼盘在促销过程中都为自己戴上了“奥运光环”,一些开发商乐观估计,奥运之后,北京房地产市场将迎来“金九银十”,楼市将走出当前的低迷态势。
据亚豪地产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预计9月、10月,北京约有79个房地产项目开盘入市,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锐减,但对比今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楼市供应量将有望出现增长。 万年花城副总经理黄曦说:“就新房源的推出时间而言,由于9月份还在奥运期间,预计要到9月底10月初,京城的楼市可能会重新掀起销售的高潮,‘银十’可能成为‘金十’。” 北京领跑房地产顾问机构总经理徐东华告诉记者:“如果奥运会后一到两个月,北京房价没有下跌,那么持币观望的刚性需求将可能集中反弹。”
在东部沿海房地产开发二线城市福州,开发商从去年年底“捂盘”到今年上半年“放量”,摆出一副市场低姿态。但进入7月以后,福州楼市酝酿“变天”,大量豪宅借奥运之机高调入市。
福州房地产业的专家预计,诸多高价住宅产品正在形成合力,推动福州楼市“回暖”,今年下半年有可能成为福州万元楼盘首次大规模入市的第一年。
据福州大学不动产研究机构的专家分析,经历了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连续数月的持币观望,福州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明显增强,而土地放量减少所导致的有效供给不足,将促使奥运之后楼市消费购买出现旺销的可能性。
购房者:房价还会不会再降?
与开发商的乐观相比,购房者依旧选择观望。记者在北京、福州等地采访发现,多数潜在的购房者表示,房价不继续下调无法刺激有效需求。
从事IT行业和出版行业的熊建州夫妻俩月收入在北京不算低,但是北京的高房价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房子的梦想遥遥无期。熊建州说:“我在IT行业干了4年了,可现在连房子的首付都成问题,当前楼市的泡沫就是很多,房价还必须降。”
家住北京市中心城区甘家口一带的项女士告诉记者,这里的二手房均价每平方米已经高达1.8万,如果不下降30%左右到1.2万的价位,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买的。
前一阶段,高盛对北京、上海等12个主要城市购房者的调查显示,房价只有下降到当前水平的10%到20%或更多才能刺激需求。同时,高盛调整了对奥运之后的房价预期,12个主要城市的房价将在去年底平均水平基础上再下调15%到20%,并预计开发商买地的步伐也会受制于高负债率而有所放缓。
“奥运之后,房价还会不会下降?一旦各地的购房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那么说明房价已经在降了。”福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阿忠说,“尽管楼市持续陷入低迷,但目前房地产开发利润率仍然维持在30%到100%的高水平,房价仍有继续下降的空间和可能性。”
专家:走出楼市“奥运误区”
目前,不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有意无意地将楼市发展趋势和奥运捆绑在一起。专家认为,必须警惕并走出楼市的“奥运误区”。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副院长孙飞认为,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的楼市发展及走势存在较大差异。深圳房价之所以出现大幅调整,本质上是因为它在短时间内透支了将来的利润空间,武汉、重庆等城市房价下调主要是对上涨过快的调整。购房者如果以奥运前后作为买房的时间因素,这显然是误区。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告诉记者,近年来的北京楼市一直呈上涨趋势,奥运会并不是助长房价的主要因素,“对于北京房地产业来说,奥运只是一个适当时机出现的锦上添花”。因此当北京奥运会结束,楼市走势基本上不受影响,决定楼市走向的仍然是由国家制定的有关宏观调控政策、市场供需状态等主导。
针对各地房地产市场“奥运之后消费者的刚性需求将释放,楼市将再度走高”的言论,王阿忠认为,这也是一个容易造成购房者迷惑的烟幕弹。
王阿忠分析,以福州房地产市场来说,今年上半年,二手住宅成交量保持着增长势头,说明住房刚性需求确实存在,但这并不能说明看不见摸不着的住房刚性需求就会在下半年大量释放。刚性需求能否转化成现实的住房购买力,关键是要看整体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要看楼市走向理性回归的步伐是否能让消费者接受。
孙飞建议,购房者需要考虑的是所在城市的房地产发展状况,具体购买时要区分楼盘和地段,“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相关阅读: 北京楼市和全国楼市在今年上半年终于一改往日疯涨的局面。后奥运时代,楼市会出现“报复性上涨”吗? 在中国,尽管早些时候,不少房地产的商人一直在大声叫嚷房地产市场面临多少危机,面临多少风险,而这些风险又如何会影响国内金融体系,会如何导致中国金融体系危机,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房地产市场根本就没有看到一家房地产企业由于经营困难而破产或倒闭的。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