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规避调控寒冬 转向二、三线城市

2008-07-08 21:44    作者:杨凯   来源:  

中国二、三线城市,或已成为地产商规避“调控寒冬”的理想阵地。

    无锡市无疑是长三角地区一个值得关注的范本。在7月6日召开于无锡的中国房地产高峰论坛中,几位国内地产“大佬”的发言里,均提及了无锡市长谈到的“幸福指数”。

    “无锡市领导介绍了无锡的情况,按面积算,无锡只相当于北京的一个区,但去年GDP全国排名第9,和北京只差几位,北京任何一个区都比不上无锡,但是无锡的房价却很便宜。”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表示。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对本报记者介绍:“人均GDP接近10000美元的无锡,其平均房价刚刚突破5000元/平方米,北京的人均GDP是7000-8000美元,但是房价已经是15000多,可见无锡市人民的幸福指数有多高。”

    需求不受宏调影响

    北京市银信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民耕亦对本报表示,无锡去年的人均可支配的收入突破了20000元,按房价均价6000元计算,一套100平米的房子60万,只是一个三口之家年收入的十倍。“北京、上海这类城市,购房潜力不如无锡这样的二线城市。”

    抑制一线城市地产发展,除了房价与购买力因素之外,自然还有土地的制约,大城市的现实情况显而易见,可用的土地越来越少,逐步走向稀缺。

    北京万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坦言,目前全国住宅均价8000元以上的城市,都有一股向下的拉力,人均GDP在4000美元左右的城市,其房价依旧在上涨,因为这些城市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他们有拆迁、改善居住和城镇人口增长带来的住房需求。

    作为城市战略专家的连玉明也对本报分析道:“世界的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模式,首先是先积聚,然后辐射,先大城市,然后是中等城市,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程度已经达到44%左右,在40%-60%之时,就进入由大城市辐射中等城市的周期之中。

    为了触摸中国城市化进程调整的脉搏,张民耕曾做了一次尝试。

    “前几年我到山东,选择了离海岸线200公里以外,经济相对落后的菏泽盖房子,当时菏泽没有小高层,没有电梯住宅,住宅区内没有园林和管理,我们带去的是开发水准和北京旗鼓相当的产品,菏泽的需求一下子就迸发出来。”

    张民耕分析,二三线城市对住房需求是极为实在的刚性需求,当地乡镇的农民和商人有钱以后都到县城购房,而县城人有钱以后就到地级市,地级市的富人前往省城发展。

    “二、三线城市不仅有内在的需求,同时这个需求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中型城市,比如无锡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就不是很大。二、三级城市会成为住宅市场的坚实基地。”张民耕说。

    一线或向二线倒流

    从商业地产发展来看,二三线城市发展依旧缓慢,根据仲量联行的分析,目前中国的商业地产发展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合肥、南昌、昆明等城市商业地产处于休眠期;无锡、宁波、哈尔滨、济南、长沙等城市商业地产处于导入期,而天津、重庆、沈阳、大连、苏州、武汉和南京的商业地产处于成长期。

    仲量联行华东区总经理Eugene Tang认为,这些城市的商业地产蕴藏的潜力值得大型投资机构关注,部分二、三线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甚至高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潜在的消费能力惊人。

    而对于城市选择的标准,每个地产商都有其一套衡量指标。易居中国董事长周忻也透露,曾经到无锡的江阴市做地产调研时,发现其GDP和人均收入水平已经达到二线城市水平,但是这个城市商品房没有存量,使大家十分吃惊。

    在7月1日启动的沪宁城际铁路开工总动员仪式,又为长三角的发展前景注入新机,在2010年该线通车后,这个位于沪宁城际铁路线沿线的中端城市,其前往南京或上海的时间只需要30分钟左右。

    张民耕告诉记者,长三角将会形成一个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带,随着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的发展,城市沿线的中小城市会成为房价适宜,居住环境良好,人文环境优秀的宜居城市。这样将使得两类人会倒流:一类是大城市的退休人口,还有一类是工作在特大城市,居住在沿线的二、三级城市的上班“候鸟族”,目前“候鸟族”已经在上海和苏州出现了。

    “另外,这些二、三线城市的投资性的买房数量不会超过三分之一,而在北京、上海这些地方,二次购房和投资性的购房比例已经非常大,在我们现行的金融政策之下,二、三级城市金融支持的力度相对宽松,这些城市都成为各大房地产公司的主战场,种种优势表明,开发商今后会把开发的重点向二、三级城市转移。”张民耕表示。(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赵飞飞)

admin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