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拿地逆市而上 背后隐现公司行为 

2008-06-26 21:58    作者:杨凯   来源: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风云变幻的土地市场上不再是开发商一家独大,个人拿地异军突起。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风云变幻的土地市场上不再是开发商一家独大,个人拿地异军突起。

    6月11日,浙江省三门县国土资源局以拍卖方式出让一宗国有土地使用权,起拍价为210万元,经过30多轮竞价,最终被一马姓男子以490万元的价格竞得。

    这只是近来众多个人拿地事件中的一个。与2007年同期的喧嚣相比,今年的土地市场沉寂了许多,不再有“地王”吸引大众的眼球,取而代之的是个人拿地的逆市而上。

    然而,个人拿地是否合理?诸多事件的出现,究竟是土地市场新力量的生成,还是另有隐情存在?

    “非主流”拿地

    今年4月,重庆最大宗个人购地项目规划正式向市发改委申请立项。重庆某大型医院副教授个人出资202万元,拿下了位于渝北区古路镇草坪村的一块面积5亩多的土地。

    无独有偶,3月19日,武汉市年内首度土地出让,核心地块花落个人,一位名叫刘桂华的中年女子最终以5010万元,成为汉江区天门墩路4.4亩土地的最后买家。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教授郑华说:“我国的法律规定了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有拿地的资质,所以在法律程序上是没有问题的。”

    而郑华的依据正是国土资源部39号令。2007年9月28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即39号令)。

    39号令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均可申请参加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

    与此前的旧法规相比,该规定增加了不得对竞买人设定限制条件这一条款。

    尽管国家政策没有明令禁止个人拿地,但在全国各地,个人拿地因为“罕见”,所以一直颇受侧目。

    “城市之间的政策有差异,我所在的南京允许个人拿地,但附近的上海就不允许。”南京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邵角说。

    邵角认为,政策风险不能不考虑,现在政策解释上有模糊性,从长远看,国家对个人拿地这种非主流的土地出让方式的法律监管肯定会越来越规范,小产权房的叫停就是前车之鉴。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个人拿地已逐渐开始成为土地市场的一股新力量。

    对此,郑华预测,个人拿地对目前的土地出让制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土地的受让主体变得多元化了,但这种新生现象的走向目前不好判断,需要进一步观察。”

    郑华还表示,尽管少数地块因地段、面积等因素价钱偏低,但仍不是个人能负担得了的。“在目前市场遇冷的状况下,政府对大地块分割为个人拿地提供了一些机会。”

    背后隐现公司行为

    “大多数个人拿地的背后都存在着企业行为,并且最终以企业形式出现在市场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说,个人拿地其实与企业行为密切相关。

    以往的事例似乎印证了这一说法。

    早在2007年11月,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南方庄71号商业综合楼项目用地经过114轮竞价,最终由一位名叫李世东的神秘男子以7010万元竞得。这是北京首例以个人名义竞得的地块。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李世东之所以个人拿地,是因为其背后代表是某开发公司。

    而重庆出现个人拿地的地块,其容积率为2。据重庆业内人士测算,在质量过关的前提下,其开发成本仍需要近千万元的开发资金,以一己之力很难完成,似乎也要引入公司行为。

    显然,资金问题已经制约着个人拿地,而后续开发问题则更是瓶颈。

    经历过个人合作建房诸多考验的邵角认为,受限于资金和开发双重问题,个人拿地只不过停留在“拿地”这一动作上。“个人根本无法完成建房的全部流程,买地虽然不需要资质,但搞开发却需要较高的准入门槛。”

    浙江省三门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杨文晋也证实了这一点。据其透露,此次拿地的马姓男子背后另有几个合伙人共同出资。而在竞得这块地后,几位合伙人会成立公司来完成后续工作。(魏洪磊)

admin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