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苦挨第三次观望期 有人预测将至2009年

2008-06-05 19:34    作者:梁太祥   来源:  

事实上从去年九十月份以来,北京乃至全国房地产市场集体陷入观望态势。到今年5月份,此次观望期已经持续大半年之久,之前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这种全国性的观望时间周期如此之长,这是自从1998年房改以来从未出现过的。
    并非绝对买不起关键还是性价比―――
  “事实上从去年九十月份以来,北京乃至全国房地产市场集体陷入观望态势。到今年5月份,此次观望期已经持续大半年之久,之前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这种全国性的观望时间周期如此之长,这是自从1998年房改以来从未出现过的。”中国房地产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在接受采访时,对眼下的房地产市场作出以上总结。
  北京乃至全国房地产成交萧条的局面已持续大半年,开发商和购房人买卖双方的“心理博弈”颇有愈演愈烈之势。一边是大多数开发商挖空心思地使出各种促销手段,不断打折促销、谋求上市增发、寻求合作整合资源,想尽办法以维持岌岌可危的资金链不断裂;而众多购房人则紧捂钱袋,寄希望于开发商降价销售,房价出现大松动,小折小扣已经没有办法打动他们坚定的心。专家指出,在“钱”这个左右楼市格局的关键因素上,市场供求双方博弈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根源●
  房价超承受力是观望主因

  “虽然此次楼市观望和滞涨效应是从2007年年末才开始显现的,但实际上‘恶果’从更早的时候随着房价暴涨就已经埋下。面对2006年至2007年大半年以来北京高企的房价,大多数人是真的买不起房子了,在最主流的购房者再也无力承接的情况下,成交量自然也在不断下跌。就算没有系列新政的出台,事实上市场离观望期也已经不远了。”亚豪机构副总经理王英男说。
  种种迹象表明,目前的房价没有明显松 种种迹象表明,目前的房价没有明显松动正是购房人继续观望的主要原因。“链家地产”近日调查显示,在年收入6万以上的年轻人中,七成多无力在北京购房;40%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工作10年以上才能买得起房;56%的表示没有家人的经济支持很难买得起房子;47%的表示有可能会因为过高的房价而有可能放弃在北京的生活。
  “一直说房价要大降,可是从去年说到今年半年多了,打折促销的是不少,可总是不疼不痒,于事无补。看看市场上真正大幅降价的楼盘有几个?对比2007年也许房价涨得没那么疯了,但是动辄一两万一平方米的房价依然是我们这些月薪三四千的工薪阶层所无法承担的。”28岁的某公司职员张先生无奈地表示,而恰恰是这部分中青年人群构成了眼下楼市对住房最为迫切和渴望的刚性需求阶层。
  ●判断●
  市场理性消费被逐渐唤醒

  分析过去几次由政策调控带来的观望,一般都在调控政策出台后的两三个月里被市场所消化,而本次前所未有的长时间观望目前似乎还只是“中场休息”,其影响何时真正结束依然遥远得有些让人看不到头。
  “现在的市场和1998年、2003年的两次大的观望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过去的两次房地产市场持续观望一是时间周期相对要短影响波及面相对要小,二是很快引发新一轮报复性反弹导致房价飙升。本次长时间的观望则向市场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从去年以来政府出台的种种房地产和金融政策正日益发挥出其调控威力。整体市场的理性消费被唤醒,买房人无论从心理还是行动上将把握更多主动。”中大恒基不动产总经理赵晨明表示。
  “尽管近几年每逢宏观调控政策出台都会引发一段‘观望期’,也有出现短暂的成交淡季。但这次的情况似乎大不相同了,因为价格已经到了买家承受的极限高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去年以来出台的系列调控政策甚至远没有以前的‘国八条’、‘国六条’来得严厉,但它却成为一个惊醒梦中人的闹铃,让买房人警醒,不要再迷信‘楼价只涨不跌’的神话。”某业内人士的话颇为精辟。
  ●预测●
  “无人喝彩”观望状态仍将延续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日前谈了自己对房地产市场的判断,他认为目前的观望表明市场处于“中场休息”阶段,刚性需求依然是存在的,冯仑预测这一“无人喝彩”的市场观望会一直延续到2009年上半年。在新旧市场规则更替下,包括买房人、开发商、政府都在适应和不断调整,这也将导致房价僵持,部分楼盘价格会有下跌,但是短期内房价大涨、大跌的可能性都不大。
  在“我爱我家”副总经理胡景晖看来,未来房价走低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他认为从开发商的资金困境和刚性需求的房价承受能力来看,房价不会发生深跌的情况,但存在继续下调的可能性。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王英男接受采访时表示了对楼市长线向好的乐观,他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已见显著成效,大量投资炒房客户被排挤出市场之外。在短暂的休克疗法之后,市场中真正具有刚性需求的客户会重新唤起消费热情,奥运会后的市场,将有望呈现一种良性发展的趋势。
admin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