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背景下中外建筑交融 将走向何方?

2008-06-03 18:38    作者:杨凯   来源:  

地标建筑大时代北京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快速而特殊的建设阶段。现在,在奥运的名义下,一座座新地标正拔地而起。古代文明和现代建设浪潮发生碰撞,进而交相辉映。

    在承接国家游泳中心这个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之一的设计任务之前,水立方主设计师比尔蒙已经在中国工作多年。当20年前他第一次来北京时,这座城市及其建筑物风景线与今天的都相差甚远。然而,古老的北京正以泛奥运概念为坐标,在大规模新建筑建设中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鸟巢、水立方以及因奥运契机得以建造的央视大楼、巨龙(首都机场T3航站楼)……以“海盗式的强势进入”成为一个城市新生的体态特征。在CIHAF2006年的前沿建筑论坛上,中外设计师曾为中国的建筑现状争论不休,而2008年奥运会背景下的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前沿建筑的新兴市场,这些造型别致的“实验品”,既是北京的新地标,也是展示世界最优秀技术和工艺的大舞台。而这无疑会成为CIHAF2008建筑前沿论坛上最重磅的话题。

    地标建筑大时代北京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快速而特殊的建设阶段。现在,在奥运的名义下,一座座新地标正拔地而起。古代文明和现代建设浪潮发生碰撞,进而交相辉映。

    在鸟巢中方设计师李兴钢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鸟巢”金属模型,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北京奥运会的一个象征物。

    “北京的城市规模有足够空间,可以容纳最前沿的建筑设计。在市区胡同院落和狭窄的街道旁边,一幢幢为奥运会兴建的未来主义建筑物拔地而起。”一家外国媒体这样描述奥运概念下的北京,“这些巨大的工程将中外建筑师荟萃一堂,俨然是集传统、远见及全中国浩瀚建筑遗产于一身的大熔炉。”在宏大的奥运背景下,受到各种为奥运而生的地标性建筑和奥运场馆的触动,以奥运场馆为引子的CIHAF2008建筑前沿论坛将带来中外设计大师的对话和碰撞。

    论坛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欢迎前沿建筑出现,也不惧怕高端建筑。当年埃菲尔铁塔横空出世时,受到各种指责和非议,而今天它成为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和最经典的建筑。而在2008年,这是一场在奥运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前沿建筑大师对话。”中国语汇下的世界级建筑那么,在这样中外交融的建筑语汇下,中国的建筑如何发展?中国真会颠覆传统的建筑吗?

    在比尔蒙看来,北京的建筑质量也一直在稳步提升,在城市规划的质量及积极创造美好公共空间的做法上,人们可持续发展、低能耗建筑物以及降低整体环境代价的意识正不断加强。同时,包括水立方和鸟巢在内的新建筑仍有很多对过去和中国文化的微妙呼应。

    2003年,李兴钢到瑞士与外方设计师合作时,曾发现在这个工作室里,有很多中国传统器物、建筑的图片,还有园林、风景,甚至大自然里的生物,这样一种氛围让人意识到,国家体育馆是在中国文化下的人建造的空间。

    而作为一名中国建筑师,李兴钢在这个设计团队里除了作为建筑师的判断,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基于对中国社会、文化和大众的认识,帮助“鸟巢”团队做出更符合社会标准的判断。

    而中国建筑文化的走向会在它们的掌握中行驶至哪个方向?这番讨论也许在CIHAF2008建筑前沿论坛之后仍会继续。中国也许不再仅仅是明星建筑师们的试验田,更会成为国内外建筑大师的高端竞技场。(刘辰)

admin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