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无碍全国大局 楼市四季度将反弹?
2008-05-30 21:48 作者:杨凯 来源:
但市场的交易情况并未支撑以上说法。一手房方面,大部分城市市场仍持续了此前的量缩价滞涨的局面。根据21世纪不动产在多个城市监测的数据来看,地震发生后二手房成交量并未出现大幅下滑,房价也未下挫。
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亦认为,地震将主要影响灾区当地的楼市,虽然买房人因为地震心理预期发生改变将加重楼市现有的观望气氛,但还不至于影响全国楼市的整体发展趋势,量缩价滞涨将可能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全国楼市的整体趋势。
灾区楼市受地震影响较大
目前,地震已经使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和其他15个市州倒塌和损坏房屋约440多万间,甘肃省倒塌裂损房屋45万多间,陕西省倒塌裂损房屋30多万间。
“地震必然波及到灾区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很多房屋已完全破坏或不再具备居住条件。由于灾后重建需要一个过程,而且部分已立项的项目会因此改变规划或取消或延滞,从供应上分析会导致市场中短期内出现供不应求格局。其次,汶川地震对震央较近的成都、重庆等二线、三线的房地产也将造成严重的影响。”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红旭告诉记者。
地震已使成都、重庆两地项目多已停工,何时复工还是未知。虽然到目前为止,仅有万科和富力表达了可能调整成都市场发展策略的想法,但对于集结于此的开发商来说,自然受到不小冲击。沿海地产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成实认为,地震对楼市的影响还是局限在四川本地,还难以影响全国楼市,沿海在其他城市的发展计划亦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中国住宅与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也认为地震对灾区当地的楼市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四川、重庆地区属于前期房地产投资热点地区之一。地震发生后,由于受到心理层面的影响,短期内该地区的固定投资有可能受到影响。而且买房人的购房热情会减小,从而使成交量有所下降,四川、重庆的房地产销售有可能在本季度都会受到影响。”顾云昌说。
高通智库在日前发布的《汶川地震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研究报告中表示,成都、重庆等地房地产市场恢复灾前水平需较长周期。地震财产损失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将降低成都、重庆等地购房者的购房热情,削弱投资性购房需求的进入,甚至可能出现退房现象,而当地部分投资需求及富裕人群的置业需求还存在外流的可能性。
21世纪不动产高级分析师孟奇表示,由于县城的商品房市场份额本身比较小,所以地震对当地商品房市场的影响可能比想象中小。轻灾区的成都则有可能进一步强化对四川二线重灾地区购房者的吸引力。
全国楼市四季度反弹?
但是,地震对灾区和全国购房人心理预期的改变不容忽视。
地震发生后,无论是投资还是自住消费者都把住房的抗震能力、房屋安全性作为其购买选择的首先条件,人们开始重新评估住房的投资价值和居住价值。
心理预期的改变能否主导全国楼市的发展转向,延长观望期,甚至引发楼市下行,并没有得到专家和业内人士的认同。
“根据最近我们对一些城市的了解,市场并没有因为地震发生太大改变,原本计划购房的消费者并没有因为地震的关系放弃购房。地震对于楼市的影响是局部的,不构成对全国楼市基本面的威胁。”顾云昌说。
北京万年长兴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玺庆告诉记者,楼市的变化取决于供需双方的改变。从供应方面看,除了地震灾区,其他各个城市的土地年度供应计划并没有改变。需求方面,现在消费者可能会趋向购买房屋质量较好的现房,放弃期房。这可能会导致期房成交进一步下滑。但由于现房的价格普遍高于期房,后期的房价指数可能会继续攀升。
孟奇还认为,地震后置业者则会更加关注房屋的抗震等级以及房屋质量。而次新房更多的采用了钢混结构,其抗震能力相对比砖混结构的老公房强,置业者的选择可能会促进次新房交易量的上涨。
“中国房地产市场将迎来至少是近10年来最长的观望期,超过了7个月之久。而这种观望可能持续到今年6月底,目前还看不出这种观望态势会发生大的变化。全国楼市主要受经济发展、消费预期和房地产自身规律的影响,汶川大地震不会是主导楼市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孟奇说。
杨红旭则认为,三季度很多城市的市场会进一步恶化,因为地震的巨大负面心理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将使部分购房者暂缓入市,8月份全民观看奥运也将导致部分人推迟购房计划,从而使原本就低迷的市场更加低迷,增加了全国房价盘整甚至下跌的可能。“但是第四季度部分城市会有所回暖,尤其上海楼回暖的可能性极大。有的城市房价可能会继续下探,例如珠三角城市就不容乐观。”杨红旭补充。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