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与收入比创世界最高 我们该怎么办?

2008-05-19 18:26    作者:杨凯   来源:  

供给结构的调整非常重要,因为住房供给具有周期性滞后的特点,供给很难在当期自发地对需求做出比较快的、灵活的、到位的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张涛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主办的2008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成果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房价跟居民收入的比例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高。张涛表示,供给结构的调整非常重要,因为住房供给具有周期性滞后的特点,供给很难在当期自发地对需求做出比较快的、灵活的、到位的调整。从政策方面来看,希望政府根据未来的需求做出预见性的判断,对供给结构进行调整,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对住房结构性失衡这一问题,也防止对于资源的浪费。

    按照"国际惯例",房价与居民收入比3-6年比较合理,也比较容易让人们接受。而在我国,房价与居民收入尽管没有一个可供全国通用的"公式",但是,我国的房价与居民收入比比世界其它国家高已经形成"共识",并没有人否认。至于比其它国家高多少,显然没有一个"稳定"的数据,有的是十年,有的是二十年甚至更高。总之,我国房价跟居民收入的比例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高,而这句话出自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官员的口中,让我国房价与居民收入比"世界最高"更具真实性,也更具权威性。

    既然我国房价与居民收入比世界最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当然是缩小其中的差距。而缩小差距的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增加居民收入,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然后再掏给开发商。另一个就是降低房价,拉近与老百姓收入的距离,让老百姓买得起房。这两条,说起来都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

    先说第一条。自去年以来,我国物价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感受到通货膨胀给自己带来的生活压力。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对于同样的物价上涨,不同收入阶层显然具有不同的承受能力,越是低收入群体,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越脆弱。因此,缓解通货膨胀给社会的压力,首先应该从低收入群体做起,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帮助他们提高抗击物价上涨的能力。但是,我国地广人多,帮助所有的低收入群体都能提高收入,显然不太现实。所以,面对物价上涨的局面,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还是抑制物价上涨,而非提高居民收入。这样一来,增加居民收入就相对比较困难。

    而面对物价的飞速上涨,加工资显然是杯水车薪,增加的工资收入,很难抵消物价的上涨部分。既然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房价收入比不可行,如此一来,我们只能从降低房价上入手。

    从近年来我国的房价走势看来,房价存在较大水分,人们称其为房价泡沫。高昂的房价已经将居民的收入远远甩在后面。由于房价偏高,一些购房者不惜贷款按揭,结果背上了沉重的贷款负担,成为当代"房奴"。坚挺不倒的房价让人们颇有微词,也早已为人们所垢病。由于房价存在泡沫,因此,就给房价下降预留了较大空间,也让房地产商在左右房价上游刃有余。前不久,武汉一家房地产公司公开宣称房地产存在暴利,且主动把自家楼盘的销售价下调了30%,这个举动,无疑是对那些坚称房价不能降者的赤裸裸的讽刺,也揭开了房地产利润的冰山一角。我国房地产业存在严重暴利,多数城市房价畸高,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情理上,降低房价都是可行的。而一些房地产商纷纷降价,也为降低房价开了一个好头。

    但是,房地产商显然也不是好欺负的,房价也不是那么容易随随便便就降下来的。只要认真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楼盘价格所降下来的部分,不过是事先涨上去的。表面上看来房价是下降了,但实际上并没有降,开发商也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至多只是少赚了一点而以。而我国房价与居民收入比世界最高,说明房价下降空间很大,房价下降不是问题,问题是降多少和如何降?降少了,老百姓依然不满意,降多了开发商又不乐意。而如何降也是一个大问题,是先把房价先涨上去,然后再慢慢"降价"促销,还是一开始就控制开发成本,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利润空间?显然,这考验着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智慧,也在考验着开发商的智慧。我们不能为了市场利益而抛弃社会责任,一个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政府,首先保证的应该是民众的利益,而不是政府的集团小利益;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家,在依靠智慧赚钱的同时,赚取的应该是干净钱、良心钱。但是,遗憾的是,纵观我国房地产市场,是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为了追逐暴利,房地产商的眼里只有利润没有责任,只有金钱没有大众,在利益驱使下,房价不断暴涨,一直涨成了"世界之最",政府应该为这个"世界之最"反思,房地产商也应该为这个"世界之最"汗颜,而国人也为这个"世界之最"感到脸红。要想让房价与居民收入比降下来,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房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显然需要一个过程,只要能把责任放在心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相信再厚的坚冰最终都将融化,再高的房价,它最终也都可以降下来!

admin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