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杨惠妍身家缩水一半 碧桂园再融资
2008-02-19 18:10 作者:杨凯 来源:
在首次发债遇阻三个月之后,福布斯中国首富杨惠妍控股的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2007.HK)近期再次启动发债融资计划。碧桂园2月17日发布公告称,将在新加坡交易所发行不超过43.14亿元人民币(下无特别注明,均称“元”)的可转换债券,这一融资规模较其去年10月份预期的15亿美元,缩水了近三分之二。
与美林对赌股价涨跌
公告称,公司将发行以人民币计价、以美元结算的可换股债券,共计不超过43.14亿元,约合5.53亿美元,其中包括35.95亿元公司固定债券,及7.19亿元选择性债券。
此次可转债期限五年,于2008年2月22日起算,至2013年到期,年利息2.5%,每年分别在2月和8月半年期末以美元或美元等值等额支付。
募集资金中,约40%用于偿还现有债务,另约10%用于现有及新物业项目。集资所得的另一半资金,碧桂园将之用在了与美林国际签署的一项股份掉期合约上,与美林对赌碧桂园股价涨跌。
正是对赌安排,令市场对碧桂园发债计划兴趣大增―――――昨天收市碧桂园股价大涨11.5%,报7.48港元。市场很是憧憬,碧桂园究竟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价格,从美林手中回购股票。
女首富身家“腰斩”
早在去年10月,碧桂园就发布了发债融资计划。2007年10月29日,碧桂园宣布,将向海外发行一次性还款的优先票据,规模为15亿美元。但市场并未给予理会―――――当年11月15日,碧桂园宣布,由于金融市场情况不稳定,原定建议的票据发行被迫推迟进行。
事实上,时至今日,香港股市仍动荡不安。此次碧桂园再度发债,规模缩水近三分之二不提,还安排了美林对赌股价涨跌的条款,且发行地被迫改道市况相对平稳的新加坡,即为市况不佳的明证。
作为市场动荡不安的另一注脚,去年新任女首富、碧桂园大股东杨惠妍名下资产也相应大幅缩水。
在去年10月10日发布的《2007胡润百富榜》上,杨惠妍以高达1300亿元的个人净资产,荣登中国首富宝座。2007年10月份碧桂园最高曾攀升至每股14.18港元,杨惠妍身家一度达到1349.9亿港元。但以碧桂园昨天收盘价7.48港元计算,短短4个月杨惠妍拥有的股票市值已遭“腰斩”,只剩下原来的52.7%(600多亿港元)。
发债难为碧桂园解围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内地房地产企业目前很难在A股集资或从内地银行借贷,境外集资成为其相对容易的筹资手段。但从目前的整体环境来看,内地地产公司的境外融资也变得比之前更加困难。
碧桂园是目前香港地产股中市值最大的内地房企,其土地储备量也达到惊人的地步。2007年前三季度新增土地储备3700万平方米,增长200%以上。以年开发量200万平方米计算,其目前高达45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足够其开发27年。
但近期,国土资源部连续发文针对房地产公司囤积土地的状况,强调各地要合理控制单宗土地供应规模,缩短土地开发周期,每宗地的开发建设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国土资源部同时指出,对没有交纳土地出让金的企业,不予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一时间土地储备量巨大的碧桂园成为众矢之的。
如何尽快开发手头惊人的土地储备,无疑是碧桂园必须直面的问题。
据《财经》网络版报道,碧桂园目前在银行获得且未用完的授信额度尚有近200亿元人民币。但受当前金融政策影响,要在近期从银行贷出大笔款项支持其扩张计划极为困难。碧桂园此次提出5亿美元发债计划并不能满足其发展及偿债需要。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